入冬進入烏魚子產季,但因走私烏魚子廉價傾銷,今年溼烏魚子市價已低於成本,雲林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二日提出警告,今年國內養殖烏魚比去年減少一百萬尾,若不設法解決走私問題,不僅影響漁民生計,消費者也將吃下大量劣質走私烏魚子,危及健康。
每年國曆十一月開始為期一個半月,是國內養殖烏魚收成期,烏魚剖腹取出的烏魚子最值錢,是漁民最主要的收入,但今年漁民剖烏魚時卻是愁容滿面,因為今年溼烏魚子市價每台斤僅六百五十元左右,已低於七百元的成本。
雲林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曾煥佾表示,近年來因走私烏魚子影響,烏魚子價格愈來愈低,漁民養殖意願受到影響,國內養殖烏魚數量日益減少,去年全國養殖烏魚數量尚有近三百萬尾,今年則剩一百五十萬至兩百萬尾。
曾煥佾說,明年預估全國養殖烏魚數量將再減五十萬至一百萬尾,若政府再不重視走私烏魚問題,幾年後消費者可能會吃不到國產優質烏魚子,只能吃進口或劣質的走私烏魚子。
曾煥佾指出,走私烏魚子大多來自大陸,大陸漁民在台灣北方海域捕捉尚未完全成熟的烏魚,然後儲放在漁艙內,由於冷凍設備成本較高,有些人僅用鹽漬保存,甚至用化學藥物防腐,衛生安全堪虞。
口湖漁民表示,因走私烏魚大量廉價傾銷,加上這幾年景氣不佳,不知情的消費者都會選擇便宜的烏魚子,漁民由於烏魚子價格低落不敷成本,紛紛棄養,再這樣下去,漁民真的要喝西北風了,希望政府動起來,重視走私烏魚這個嚴重的問題。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