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會昨日終於審查台灣大哥大併購凱擘案,接著,等著排上日程的就是金管會審南山人壽案。而未來,類似的併購案將日增,政府主管單位不但應建立制度性的審核機制,更該有速審速決的決心。
不論是投資市場、或一家企業,最怕的就是「凌遲性的不確定因素」。企業的經營權變動、併購,就是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一般民營企業對併購與經營權變動,一定採快刀斬亂麻方式。事前保密、一旦宣布,儘速到位。
但,對金融、電信等特許行業,則因為卡著主管機關的審查,特別是牽涉到市占率的問題(如這次的台哥大併凱擘案),又多了公平會審查這關,因此,無法如其它產業一樣「速戰速決」。
如果政府對這些案件都「好整以暇」,慢慢審,從宣布至全部到位,耗時過久,人心惶惶事小,企業許多長期計畫與業務難推事大。因此,主管機關是該有速審速決的決心,能過就早點通過,讓企業儘早步入正軌;不能過,就早點判死刑,大家一拍兩散,各自趕快再去找「新婆家」。
正在台灣參訪的大陸建設銀行,被認為對國內某幾家金控「特別有興趣」;外電也傳出陸銀有意入股某大金控二成股權,雖然在現階段,因法令限制,這些「參股說」真的就是「說說而已」,但,未來外資、港資、陸資投資國內企業,甚至國內企業彼此的購併案件,必然越來越多。政府主管單位,是該多做準備,判生判死手腳都要快,別讓人笑台灣政府效率超級爛!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