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明年可能上路,不過相關官員透露,中間還是有一些敏感性的問題有待解決,也就是人民幣的定位問題,因此初期雙方銀行間台幣帳戶和人民幣帳戶的清算,最後的差額還是要第三貨幣美元來清算。不過這步路一旦走下去,人民幣定位問題終究要面對,而且這與人民幣國際化的步調有關。
知情人士透露,大陸方面基於一個中國內部事務的立場,當然希望雙方指定的商業銀行間的兩岸貨幣清算,不要透過第三貨幣。但是這中間面臨敏感問題,也就是人民幣和新台幣的定位問題。換言之,要我方中央銀行將人民幣定位為國際流通貨幣,將之做為儲備貨幣之一,兩岸貨幣的清算不透過第三種貨幣才有可能。
初期以第三貨幣為仲介
但是新台幣並不可能成為國際流通貨幣,更不可能被大陸央銀行視為儲幣貨幣,這中間產生的政治不對等問題,使問題更加複雜。
因此,相關官員指出,銀行間的兩岸貨幣真正「清算」,其實可能是「很久」以後的事。兩岸貨幣直接兌換,起步會由雙方各指訂的商業銀行,進行一個相當數量的台幣和人民幣交換,給對方提供本幣貨源,以因應銀行客戶需求。
但是台幣和人民幣的需求會發方不平衡,兩岸銀行間進行清算,初期還是會以第三貨幣為仲介,或是以掛帳方式暫時解決,「要拋開美元這個清算工具,那是很久以後的事。」
政治議題要面對解決
有關官員表示,兩岸間貨幣問題涉及敏感政治神經,現在只能簡單化、單純化處理,因此兩岸貨幣清算現階段最後還是會以美元做工具。
不過大陸的最終目標還是希望兩岸以人民幣做清算。九月來台參加研討會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就曾表示,兩岸應該思考如何在敏感政治議題和共同因應金融危機問題上達成平衡。台灣方面提出兩岸簽署貨幣交換協議,並加入東亞貨幣體系,就會涉及敏感的政治議題。
他說,貨幣是主權的象徵,兩岸如何定位人民幣與台幣的性質,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和加入東亞貨幣體系等是否涉及「雙重承認」問題,都是需要兩岸共同協商與解決的,否則會產生嚴重的政治後遺症。
由此可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還是有政治的問題要面對。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