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單獨招生」最能迴避政治爭議,也無須另行設計考試,是台灣招收陸生較有可能採取的模式。
參考港澳招陸生以及大陸招台港澳生,未來台灣招收陸生可採取的模式包括單獨招生、加入大陸聯考編制、參加台灣考試以及對陸生舉辦專門考試等四種。由於各種方式都有利弊,台灣應該由自身利基出發。
單招:難度最低 最常使用
今年四月,上海教育考試院院長李瑞陽就「兩岸四地高校招生模式比較研究」提出報告,該研討會與會人士並建議未來台灣幾個可能的方向。
第一種方式「單獨招生考試」,亦即陸生以大陸大學聯考成績為申請依據,並由台灣各大學自行舉辦面試。這種方法是目前港澳學校招收陸生時最常用的(這幾年港澳大學也多以此法招收台生),而大陸目前招收台港澳生也逐漸增加單招。「單獨招生」的好處是,在「承認大陸大學聯考效力」前提下,台灣各大學不用再辦筆試,較為經濟。此外陸生選擇相對較多,只要面試不撞期,陸生可以報考多所台校,再擇一就讀。
不過,單招對台灣各大學而言較無效率也較不經濟,如能有數個特色相近的大學聯招,效果可能較佳。
參加大陸考制 恐引爭議
第二種方式是,加入大陸大學聯考編制內招生。台灣各大學必須列入大陸大考志願學校清單之中,陸生選填志願時可以一併考慮台校,相當方便。不過這種方式由於大陸考制下考生選擇少(只能選一校一系所),台校可能因離家遠、生活費貴等因素遭陸生淘汰,反而不見得有利於台校。
最難操作的是,「台校列入大陸大學聯考清單」,在目前的兩岸情勢下,恐引發台灣內部政治聯想和反彈(賣台親共等),難度相當高。
陸生考學測?身分問題待解
第三種方式,讓陸生參加台灣學測、指考,且可考慮在大陸另設考場。這種方式對台灣各大學而言最方便,因為不必另行設計一套招考、錄取機制。但是對陸生而言由於涉及教材、繁簡體問題,費時費工,恐影響報名意願。
更重要的是,陸生參加台灣考試,須先解決身分問題。台生可以報考大陸大學聯考,還可獲得加分,是因為大陸以相當於「少數民族」的方式看待台生,但台灣對於如何解決陸生身分,目前仍無共識,教育部甚至直言「不可能讓陸生考學測」。
舉辦陸生聯招 費時費錢
最後一種方式是對陸生舉辦專門考試,就像大陸的「台港澳聯招」一樣,對陸生另行出題、考試、錄取。這種方式會遇到的難題可能主要不是政治層面而是經濟層面,由於須有另一套聯招制度,費時費錢,且還須解決教材問題,較有難度。
綜而言之,目前各種方案看來,似乎以「單獨招生」最能迴避政治問題,也無須另行設計考試,應該是台灣招收陸生較有可能採取的模式。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