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中國雜技家協會副主席、山東文聯副主席,同時還是山東省全國人大代表,擔任濟南市雜技團團長已十年的鄧寶金,不僅讓這個地方傳統雜技團走出大陸,還發揮創意,讓傳統京劇結合雜技,在去年北京奧運晚上大放異彩,並成為兩岸文化交流欽點的項目。

原本安排好今年十月底要赴德國公演的濟南雜技團,在銜命前往台灣文化交流後,放棄原本可有八十萬人民幣收入的商業演出機會,毅然粉墨登「台」。

京劇結合雜技獨門創意,鄧寶金不諱言就是為爭取京奧晚會演出;不過由於京劇與雜技還是隔行如隔山,包括身段、武術都不一樣,再加上還要額外練唱功,當初的改變確實讓這個擁有五十二年歷史的雜技團,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曾獲大陸首屆雜技終身成就獎及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鄧寶金表示,雜技是硬功夫,加入京劇元素後,多了一層藝術包裝,讓觀眾看的更舒服;濟南雜技團表演,不僅在京奧晚會得到喝采,甚至在五國峰會上,專為各國元首匯演的場合,也獲得中外佳賓肯定。

由於節目可看性高,濟南雜技團幾乎全球走透透,至今已到過五十一個國家與地區表演,包括極為偏遠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等南太平洋等小國都去過,為大陸文化外交出力不少,不過,到台灣則是第一次。

鄧寶金還透露,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時,國家主席胡錦濤就曾當面向她表示:「雜技團對國家外交做出重大貢獻」。

得到國家領導人肯定,讓鄧寶金在專業領域更加努力,包括新作推陳出新,還培養新人,能夠銜接上她國家一級演員與終身成就獎的超然地位。

以這次來台公演的雜技團員來說,廿四歲的楊海雙,就得過全國民族藝術頭獎,一個人可搖八十個呼拉圈,只要她出場往往都能技驚全場;另一位現年只有十八歲的孔海濤,先後拿過莫斯科馬戲大賽金像獎、摩納哥的國際雜技公主獎等殊榮。

從十三歲就粉墨登場的鄧寶金,舞台經驗近四十年,仍在雜技演出第一線的她指出,近年來,大陸雜技團普遍面臨轉制壓力;現在每個人幾乎都要練就四到五個絕活,否則無法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

為此,濟南雜技團爭取到日本太陽馬戲團經常性合作演出,同時在濟南珍珠泉會堂,每周固定有二到四場演出,為將來轉制做好了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