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一周的統一、農夫山泉飲料裡面含有超標砷事件,終於在最高級別的檢測機構複檢結果出爐,事件爆發的海口市以人事懲處的方式告一段落,海口市工商局局長何運傑調省工商局工作,由省工商局辦公室主任江鶴擔任海口市工商局局長。

海口市工商局日前表示,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複檢,農夫山泉和統一企業的3種抽檢產品全部合格;海南省海口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王建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已經即把產品合格的資訊回應給相關企業,同時停止下架行為。

他也補充,海口市工商局堅決服從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的結果,海口市工商局也正在與相關企業的代表進行溝通,但就初檢和複檢為何出現不同結論,王建祿未作正面回答。

事件雖落幕 疑點仍重重

《南方日報》報導,儘管最後統一與農夫山泉取得最終勝利,但是這件事情的影響仍未消除,而且留下重重疑問。消費者表示「砷超標」危機來得快去得也快,而果汁飲料又非一定要購買的消費品,「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仍不敢買。」

一名北大附中高二的小高就說,「一會兒說含砒霜,一會兒又說沒事,反正不是每天非喝不可,買果汁也會儘量避開這幾款產品。」

對此,一知名外資飲料企業廣州區生產負責人表示,雖然不很清楚事情背後的來龍去脈,不好評論,但「誤檢的概率雖存在,可既然事情鬧這麼大,會公布出來,海口工商局的結果不會輕易搞錯。」事件背後疑雲重重。

檢驗步驟出錯影響結果

農夫山泉和統一企業質疑,海口工商局初檢報告的關鍵點,就在於抽檢過程和結果是否合法,但究竟那一份檢驗報告可信?

對此食品專家、暨南大學食品系環境汙染及檢測分析博士滕久委分析,從技術上觀察,這兩份報告結果前後不一致,可能由幾個原因造成。

「飲料本身存在不確定因素,取樣過程中器材受汙染、都可能導致檢驗結果不同,而飲料本身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又包括樣品個體受外來汙染、加工過程中受到汙染等情況。

「任何一個步驟出現了問題,都會影響檢驗結果。」所以,滕久委表示,在食品檢驗過程中,取樣程序很重要,必須嚴格按照大陸的國家規定採樣標準、檢測標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