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晚間,有千年歷史的河北正定南城門發生火災,燃燒面積約400平方公尺,木質2層樓閣全毀,損失人民幣100餘萬元。失火原因初步認定為燃放煙火爆竹或放天燈所致,暫無人員傷亡。
中新社報導,事發當晚8點19分,於2001年修復完成的正定南門仿古城門發生火災,消防人員據報後立即趕到現場灌救,大火於當晚約12時被及時撲滅。
現存城牆 明代遺存
河北正定城為河北省10大名城之一,古稱常山、真定,史上曾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雄鎮」。正定城原有4座城門,每座城門設里城、甕城和月城3道城垣,城外有護城河環繞。
正定古城有1600多年歷史,東晉時為土築,北周時變成石砌,唐代重新擴建為土城,明朝擴建時改為周長24華里的磚城;現存的正定城牆是明代遺存,正定城垣最宏偉壯觀的當數4座城門,東曰迎旭,後改為環翠;南曰長樂、西曰鎮遠、北曰永安。經過千年時光,周長14公里的古城牆僅殘存8106公尺,西、北城門已無往日風采;東門則因建設性破壞不知去向。近年,南城門──長樂門曾經重修,恢復了城樓,內有元代戲曲作家、詞人白樸墓。
2000年,正定縣政府為保護文物、發展旅遊,號召全縣居民捐獻舊城磚,並投資約400萬元人民幣,修復南門內城城樓及兩側各50公尺的城牆,於2001年完成修復。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