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第2次協商,可望在下個月展開。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向台商表示,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簡單的講就是要「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台灣競爭力」。
施顏祥昨天也強調,落實政府經濟戰略「深耕台灣、連結兩岸、布局全球」,將大力推動兩岸搭橋產業合作。經濟部昨天回應台商要求兩岸搭橋計畫,決定增加大陸舉辦說明場次。
逾半場次在大陸
根據幕僚單位規畫,今年兩岸搭橋計畫,預計有十餘場說明會,除新增電子清潔生產廢電器回收產業合作外,大致與去年相當,但有逾半數場次將在大陸舉辦。包括太陽能、風力、LED等綠能產業、車輛、自行車、食品、精密機械、通訊產業、資通服務產業,今年可望在大陸舉辦。
至於在台舉辦的場次,目前規畫有生技醫藥、中草藥、廢電器回收的電子清潔生產、數位內容、航空維修、紡織與纖維。
施顏祥形容,政府推動兩岸產業搭橋合作計畫,是政府「開大門」,讓民間業者上橋,在安穩大道上往前行走,共同開展全球商機。
ECFA去除FTA阻力
另外,陸委會與海基會、經濟部、工總、商總主辦的「2010年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昨天上午在圓山飯店舉行,並由施顏祥專題演講「兩岸ECFA內涵及可能影響」,爭取台商支持。下午,經濟部又邀請台企聯、東莞、深圳、上海、昆山等各地台商會長座談,由政務次長林聖忠主持。
施顏祥在台商新春聯誼會上向台商介紹ECFA。政府要求以庶民語言溝通ECFA,施顏祥帶頭示範。他說,ECFA內涵,簡單來說,「就是幫人民做生意,提升台灣競爭力」。
他說,全球自由貿易協定,單亞洲地區就有58個。但亞洲國家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只有北韓及台灣兩個國家被排除,台灣無法加入的原因,主要是大陸因素。
經濟部官員也表示,一旦台灣與大陸簽ECFA,我方深信,大陸沒有理由再阻撓反對台灣與其他國家簽FTA,這也可以化解台灣與美、日、新加坡、東協等國簽ECFA阻力。這是台灣落實「深耕台灣、連結兩岸、布局全球」經濟戰略,參與全球區域經濟很重要的步驟。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