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是否在美國副國務卿斯坦博格訪華後止跌回升,引起外界諸多揣測。香港《大公報》報導,中國政府最近新任命的一批駐外大使中,未見駐美大使人選,暗示中美關係仍處於低谷。
在這波最新任命的大使名單中,包括駐朝鮮(北韓)、駐日、駐英、常駐聯合國和日內瓦辦事處等5位新的副部級大使。由於日前,前駐美大使周文重已經離任回國,外界盛傳56歲的張業遂將出任駐美大使,不過,在此次任命名單中,卻沒有宣布周文重的繼任者。
中國外交高層團隊之中,20世紀40年代出生者幾乎悉數退任,現任外交部全部領導班子成員及駐美、俄、日、德、法、聯合國大使均是「50後」。
以此波新人事為例,新任駐英大使劉曉明,出生於1956年,是一位「科班出生」的外交官,於大連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畢業後,他曾到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外交學院「充電」學習。劉曉明資歷豐富,從事外交工作30餘年,曾派駐尚比亞、美國、埃及、北韓。
新人事體現新需求
除了中美關係的爭議,《中國新聞評論》分析指出,新一輪的外交人員任命體現出新的需求,可見中國試圖達成更透明、公開的總體外交。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孫哲在接受該報訪問時表示表示,此次外交人員的任命體現出考慮充分完備、布局合理的特點。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則說,以傅瑩、崔天凱為代表的一批外交官的晉升標誌著中國外交在不忘傳統外交的基礎上,正在更加注重公共外交、NGO外交、民間外交,以適應國內、國際社會的雙重新需求。
孫哲表示,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對駐外大使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具有傳統外語、國際關係知識背景的基礎上,大使更需具備經濟、金融問題分析、危機處理、以及從容應對媒體的能力。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大使對經濟、金融、匯率議題的認知及掌握更加重要。
專業人才可望加入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沈驥如表示,中國在外交上正變得越來越成熟,隨著外交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或許會有其他專業背景的人充實到外交隊伍中來。他說,目前中國職業外交官隊伍多是外語背景出身,未來該領域可望開放給更多不同專業知識背景人才的加入,例如傳統理工專業人士。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