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兵工廠兩筆千坪區段徵收土地,被股票上櫃公司的永信建商高價標走,事實上這種情況,也出現在高雄市區,精華地段的大宗土地只要一釋出,立刻被少數幾家建商高價搶走,中小型建商塵莫及,只能退而求其次轉戰郊區推透天產品;市區土地資源集中化,加上政策利多,台商、外商進場購屋,市區房產價格已明顯墊高,目前市區新完工或規畫中的換屋型產品,每坪20萬元已成為基本入門票價而已。
套句大陸的用語,高雄市區房價正「火紅」,上週一家港商一口氣買下位於農16凹子底公園前的「人文首馥」3戶豪宅,計劃做為招待所及幹部在台灣宿舍使用;一些大坪數的案場,也出現一些口音不同的人士洽詢,一聽就知道不是本地人,加上一些台商、台北客,炒熱了高雄豪宅及輕豪宅市場,現有供給量似乎已出現不及市場需求量的現象。
市區換屋型市場買氣旺,精華地段的大宗土地幾乎集中京城、城揚、永信、福懋、太普…等少數建商手中,只要有土地出現就被這些公司收購,公有土地標售,也立即被這些公司大幅加價標去。這些資金雄厚的建商大都又擁有不少土地存貨,均有中長期養地的能力,並不急於進行開發,雖然沒有聯合漲價的行為,但房價很自然地不斷往上檔高。
在高鐵、高雄捷運相繼通車時,高雄房價吸引一波台北客南下購屋,不過當時是以投資客為主,選擇小坪數的產品為主,抱持撿便宜的心態,進場大刀砍價批購;但這一波多金的客層則以自用型、保值型為主,並非短期投資獲利的投機客,需求產品的坪數不僅放大,且對產品設計、區位景觀、鄰居素質等要求也比較高,只要看對眼,價格似乎不是他們考量的。
高雄輕豪宅、景觀豪宅的價位在開春後紛紛調價,但仍維持不錯的買氣,很多客戶原本還置疑,同區段產品2年前每坪才15萬元,怎麼現在新成屋要20萬元以上,但到周邊新成屋看屋價格也是如此,才驚覺高雄市區房價真的上漲了。
目前愛河及高雄水岸第一排高樓層產品,每坪至少40萬元起跳,美術館、農16高樓層也至少要30萬元以上,民權與四維雙林蔭大道的「都廳苑」均價也要30萬元左右,其他七賢、青年等輕豪宅,開價也要22萬元以上,想在市區買品質高的換屋型新成屋產品,20萬元已是基本入門款,與都市周邊首購型產品房價距離愈來愈大。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