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國家的命運好好玩■作者:亞倫.比堤■出版:財信

熊貓的問題,在於牠們於演化過程中走進死胡同,如今發現要改弦易轍為時已晚。熊貓的擁護者會說,熊貓瀕臨絕種,是因為人類侵佔牠們的棲息地。但這只是近因,而不是根本原因。熊貓的真正問題,在於牠們在進食與生殖方面非常無能。熊貓幾乎只吃竹子,這使得牠們的棲息地極度有限,環境一有變化即面臨威脅;牠們生殖能力很差:圈養的熊貓,要牠們交配得放熊貓A片給牠們看。

非洲野貓 轉移陣地求生存

相對於熊貓,家貓的「業務模式」既明確又極富彈性。現代的貓是非洲野貓的後裔。數千年前,在北非與中東的「肥沃月灣」,人類逐漸從狩獵採集社會過渡至定居農耕社會,富「企業家精神」的野貓走出莽原與灌木林,進入人類社會。貓兒們知道人類將是長期主宰世界的強勢物種,馬上就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種糧儲糧得控制鼠患,而抓老鼠正是貓咪的強項。

貓咪的客戶群遍及世界各地,必要時會跟本地業者合併,例如跟歐洲野貓交配,生出虎斑貓。牠們也曾發展一些利基產品,例如為苛求的古埃及客戶扮演神祇的角色。後來貓兒跨入商機無限的家貓寵物市場,如今在市佔率上已建立明顯優勢。(同屬貓科的老虎則比較倔強,牠們忽視商業現實,繼續在較險惡的市場中謀生,日子因此艱難得多。)家貓是高效率的獵人,而且不挑食,可以吃各種東西;牠們住在都市或農村都沒問題。貓兒在繁殖上也非常有效率。牠們愛獨處,但也能適應跟其他貓兒及人類同住。而且,牠們不像熊貓那樣,需要政府出錢才能繁衍下去。貓咪的優點是無庸置疑的,牠們真的很優秀。

路徑依賴下的社會發展

這樣的對比顯然有點耍寶,而且也不準確。社會並不是物種,演化過程並不像物種那樣:基因突變,代代相傳。社會選擇自己的發展路徑,雖然有時選擇是無意識的。生物演化需要千百年的時間,社會的選擇則可以較快改變。但和熊貓一樣,社會及經濟體也可能走上歧路,陷入難以脫身的困境。

這不是讓人自暴自棄。這是要承認抉擇不可避免的困難。雖然這些決策並非事先註定,它們仍受前人的決策所制約。今天的決策,勢必是在歷史與祖先留給我們的政府、法律、政治與文化體制中做出的。

眼前可以選擇什麼路,取決於我們之前的路怎麼走,這概念稱「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傳統經濟學跟物理學有很相似的地方:經濟學家嘗試應用從一再重複的現象中歸納出的普遍定律。路徑依賴更接近演化生物學,著重的是連串事件所扮演的角色,而這些事件有些可能是偶然發生的。這也是我們拿熊貓做比喻的原因。

路徑依賴最著名的一項例子,那就是世界上絕大多數拉丁字母鍵盤使用的QWERTY標準鍵盤。此鍵盤的字母排列方式不是為了加快我們的打字速度,而是刻意減慢速度,尤其要避免我們打字太快,連續敲兩個鍵。

QWERTY鍵盤源自19世紀機械打字機的發展。當時的打字機有一個問題:按鍵連續快速敲擊,打字桿很容易卡住,要不就是會重複印在同一個位置上。因此,QWERTY排列法特地將常用字母分散排列,令打字者難以快速連續敲擊。

長期的慣性力量大

人們起初選用QWERTY可說是合情合理,之後雖然此設計早已過時、而且有更好的選擇,但大家還是延用至今。改用另一種標準鍵盤需要大量的投資與組織工作,代價高不可攀。在機械打字機盛行的年代,打字工作主要由專業打字員負責,他們需要接受正規訓練,涉及龐大的投資,QWERTY地位牢固不難理解。但它能延用至今則可圈可點,因為如今是電腦化時代,鍵盤非常便宜,隨時可以更換,而且多數人都自學打字,改用新標準的成本要低得多。但QWERTY的地位仍十分穩固。

慣性是一個關鍵因素。集體轉用新系統涉及大量協調工作,而且大家都必須願意為了較長遠的利益,承受短期損失—購買新鍵盤的成本,以及學習使用新鍵盤的時間。理論上這種事應該由政府推動,但迄今無人挺身而出。當年美國軍方為貨櫃定出8呎乘8呎的標準規格時,要是也順便為鍵盤定出新標準,那該有多好。

(摘自本書第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