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走向陽光政治、民主監督的路途異常艱辛,對「民主」一詞理解也與西方迴異。一向是中共政權意識型態指導準則的「無產階級專政」由馬克思提出;在列寧的理論中,「無產階級專政」除了「無產(工人)階級獨掌政權」的意思,還有很濃的「對敵人暴力鎮壓」意義。
中共主要接受這套理論,因而「對階級敵人的鎮壓」從不手軟。直到文革後,始由「人民民主」取代原來意義的「無產階級專政」。
依中共的政治傳統,任何政、經制度的變革,必先由意識型態理論調整;「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民主」成為改革開放後30年最響亮的口號。隨著理論上由「無產階級專政」向「社會主義民主」轉變,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村民自治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等制度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表現」出中國的「民主政治」。
中共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由理論基礎上正式由「革命」轉型過渡到「民主」;對敵對勢力鎮壓不再依「群眾專政」或「階級專政」手段。
曾經以《民主是個好東西》一文馳名的北京大學教授、中共高層文膽俞可平就說,「新中國政治變遷的趨勢,就是從革命到改革,從鬥爭到和諧,從專政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從集權到分權,從國家到社會。」目前大陸的「民主」絕不等同西方的民主,與「民意」更相去甚遠。中國政治民主,仍在艱辛路上蹣跚而行。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