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紅豆怎麼會是甜的?」異國學子來到台灣首要克服飲食差異,先前豬血糕被評選最怪台灣食物,來自中美洲的學子反而對甜紅豆印象深刻;薩爾瓦多的歐雅說,他的國家裡,豆類必是鹹的,從未見過甜的豆,感覺好怪!

 來自廿國、就讀十四所大學的一○一位外籍畢業生,接受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簡稱國合會)高等人力培訓獎學金,昨日在崑山科技大學舉辦的聯合送舊活動上,交流分享在台求學的歷程與感動。

 眾外籍生一致認為學中文最難,但克服飲食則是僅次於學習中文的一大考驗。

 崑山科大今年有十九位畢業生,來自尼加拉瓜的方平康跳級完成學位,已申請進入成大機械所就讀。中文很好的他說,中文聲調很難學,他靠著在房間苦練,與人溝通無礙,但卻至今仍吃不慣台灣飲食,因口味太清淡,讓吃重口味的他,很懷念家鄉菜。

 來自薩爾瓦多的歐雅坦言,台灣許多食物令他不敢恭維,尤其是臭豆腐跟紅豆。他說,第一次看見紅豆是在剉冰店,腦袋只浮現「這應該是鹹的」。因此,他四年求學期間,練就好手藝,許多同學慕名吃他煮的菜,成為留學台灣的另類收穫。

 崑山科大六年前加入國際合作策略聯盟,為全國加入該聯盟的第一所私立科大,目前共有政大、清大、台大等十六學校加入聯盟,提供全額獎學金鼓勵發展中國家的社會菁英來台就讀,目前受惠人數已達四十國五三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