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從事葬儀產業相關工作的「送行者」,則見證了不同年代送別生命的特殊經驗,努力為生命留下莊嚴的最後一幕。
法師看喪禮 赤裸現人性
「張家代代出天師,陳家代代出大法師。」這是台灣道教界流傳的一句話,陳家就是描述國寶級道長陳榮盛家族。陳家世代擔任道長,當前道教界輩分最高的是「鼎」字輩,全世界不到六人,其中有三人是陳家的眾師兄弟,高齡八十三歲「鼎陞道長」陳榮盛的地位尤為崇高。
六十一歲的第七代道長陳槐中是陳榮盛的兒子,陳槐中表示,家族雖然以主持建醮儀式為主,但有些較有名望的家族也會找他們辦喪事。他主持不少喪葬法事,看盡人生百態,有些子女很孝順,哭到死去活來;有些子女為爭家產失和,僵持不下,長輩的遺體還為此擺放在殯儀館好幾個月,始終無法入土為安,「喪禮中最能展現赤裸的人性。」
他強調,過去喪儀重視古禮,每個儀式都很講究,不同死法就要有不同的儀式送葬,但現在葬儀社一手包辦,許多喪儀早就亂了規定,反而失去莊嚴肅穆的一面。
陣頭多元化 花車伴脫衣
早期民間葬儀除了道士,還有五花八門的喪葬陣頭,包括牽亡歌陣、五子哭墓、三藏取經等。許多藝陣都是光復後才萌生發展,增添葬儀的多元色彩,其中最受矚目就是民國七十到八十年代盛行的電子琴花車。從雲林縣西螺、台西一帶崛起的電子琴花車,短短幾年內風靡全台,民國七十三年到達頂峰,全國約有三百多團,大都集中在中南部。隨後出現脫衣舞亂象,引發各界抨擊,逐漸式微。
隨著時代變遷,葬儀人員也出現重大變化,土葬的減少連帶衝擊撿骨師等行業,傳統紙紮業有的也轉型成為文創產業。一群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在二○○七年設立了紙紮精品專賣店「skea‧台灣燒趣王」,開創紙紮精品豪宅,還有幾可亂真的電子新品iPod、iPhone、Wii,平均月營收在三十萬元以上,連國際媒體路透社都前來關注。
新興禮儀師 工作搶破頭
近年來,新興的禮體師與禮儀師盛行,國內殯葬業者龍巖人本指出,一般禮儀師享有高薪和優渥待遇,底薪約在兩萬五到兩萬八千元之間,資深者甚至可達八到十萬元,雖然常因工作繁忙,無法休滿一個月七天假,但還是搶破頭,大型殯葬公司招考禮儀師的錄取率通常不超過一成。
台大外文系畢業的王羿之,擔任禮體師已超過四年,她說,外界認為殯葬人員坐擁高薪,但鮮少人知道,該行業是二十四小時待命,手機要隨時開機。她剛開始看到死者支離破碎的面貌時,確實相當震撼、不舒服,尤其是車禍、自殺或溺死的遺體,通常面目全非,但震驚兩秒後,就要強迫自己立即上工。
黑色商機多 上看數百億
年資超過五年以上的禮儀師王智宏,原本被父親視為「低階行業」,父子關係一度降至冰點。但時間一久,王父見他越來越專業、具備耐心和同理心,且更注重小細節,也逐漸對他的職業改觀,現在還會驕傲地告訴別人:「我兒子是禮儀師。」
據統計,台灣一年死亡人數約十四萬人,從生前契約、大體SPA到規劃墓園,一人喪葬費三、四十萬元跑不掉,「黑色商機」上看數百億元。如今「送行者」已結合專業、商機,在社會變遷過程中,讓台灣的葬儀文化更加多元豐富。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