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裡的場景,最不缺的就是聚散離合了。各式各樣的道別方式、形形色色的重逢姿態,宛如一幕早已搭好布景的舞台,就等著人們隨時登場。
頗具才氣的英國作家艾倫‧狄波頓出了本新書《機場裡的小旅行》。頂著「連掃帚的傳記都寫得出來」盛名的他,果然不負祖國希斯洛第五航廈所望,短短一星期的應邀進駐便寫出許多趣味橫生活靈活現的故事。其中,自然不乏送別。
那一幕,在書裡早早便被安排上場,而且還是唯一逼得作家和攝影師不得不兵分兩路像狗仔般尾隨盯梢的。我心想,必定是年紀和我相仿的艾倫‧狄波頓直到落筆那刻還深受「震撼」吧?因為讀到時我也不覺掩卷啞然煞感驚奇,那一對「小情侶的道別儀式似乎永無止盡」,時而深情對望時而激情擁吻時而哀傷欲絕時而相互餵食,最後則以決然掉頭的奔逃姿態才完成謝幕。
哇,需要到這樣嗎?!青春距離我雖不算近卻也還不至於到嗅不著氣息觸不及餘溫的地步。我不禁想著跨世代之間在聚散離合上的異同…。
聚散離合戲碼 跨世代大不同
社會觀念的自由開放,讓兩個歐洲大學生很可能只是因為放個暑假必須短暫分離的道別時刻,以如此富含戲劇張力的方式華麗登場;也讓兩個不過是放學回家明天應該會再見的同校高中生,在我前些天搭捷運時的身旁纏綿難分。「過一站再下吧!」「再過一站吧?」擁擠的車廂裡,他們的低語我無從閃避,不知道那男孩到底錯過了幾站,反正直到我下車了,他們倆還以無尾熊抱樹的姿勢繼續告別之旅。
科技改變人性 溝通似繁實虛
不想分開卻必須說再見的無奈與難捨,不論是上一代烽火戰亂下可能的顛沛流離、還是當下青春無憂年輕人的須臾分隔,輕與重之間至少都還是真情感人的片刻。但是,說到想分手卻不願面對,拜現代科技進步之賜,時下年輕人流行的簡訊分手、MSN分手未免又太「舉重若輕」,相較於熱戀小別的華麗,顯得倉卒收尾踉蹌下臺!
「分手簡訊,3元/發送」。點開專門提供手機簡訊服務的網頁,你會驚訝現代人逝去的戀情竟然可以如此廉價,而三塊錢可以買來的罐頭情緒居然還可以多元且客製化。
想表現的豁達灑脫點,你輕點滑鼠左鍵便可以圈住這一段話,「算了你要的是朋友我要的是女朋友我們本來就是平行線而會相識只不過是短暫的重疊不像交叉線一樣會有點的出現我看開了該是我消失的時候了」;想要像個復仇女王蜂?這則可供參考,「你已經愛上別人了,我選擇離開,但我無法祝你幸福,因為你背叛我......我只能選擇恨你」;想要來點哀怨的文藝腔,「葉子會離開樹不是因為風的吹襲而是樹不珍惜而葉子會選擇留在樹的身邊也不是因為樹的照顧而是葉子對它的眷顧痴心的風等待著葉子孤單的葉子守著樹」。
坦白說,除了沒啥創意又不愛斷句沒有標點符號外,這樣的短文就一般稿費水平來論,價錢還算公道。但我不知道在婦女團體曾有的調查佔有兩成比例的簡訊分手中,有多少人真把它用在結束一段戀情上,收到的對方又做何感想。如果是速食愛情vs罐頭分手,其實還蠻搭調的也就罷了;但駭人的事實可能是,現代科技給予我們的溝通管道愈多,現代男女喪失溝通能力的速度卻也愈快!人們和科技產品互動的愈頻繁,人際之間的互動也就愈生疏愈淡漠手法愈拙劣!
當面談判 古典畫面令人懷念
當類似機場車站碼頭上演的聚散離合場景,逐漸轉移到手機電腦面板的方寸之間,說真的,我還蠻懷念在咖啡廳裡或街角上,偶然瞥見情人談判爭吵的古典畫面。能夠面對面說事情,總比躲在冰冷機器後頭勇敢許多;能夠成熟處理分手問題,就算換男女朋友像換手機一樣,換工作像換男女朋友一樣,有些進退拿捏輕重衡量的態度也是相互貫通的。
感情、職場、生命,皆然。練習在適當的時機用適當的方式說再見,是必要的。就像因為改版關係,這個專欄即將和大家道別一樣,後會有期!莎喲哪拉!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