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陸中央代為發行的2000億(人民幣,下同)地方債即將啟動,使得大陸地方融資問題再度受到各界高度關注,據統計,目前大陸地方政府債務高達7.4兆元,甚至高於大陸中央政府國債的6.7兆元,大陸著名經濟學者成思危就擔憂,一旦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台失去償債能力時,恐將形成另一個大陸版的次貸危機風暴。
根據高盛證券的統計,截至2009年底,大陸的總負債餘額約為15.7兆元,占GDP的48%,其中包括中央政府國債(6.7兆元,占GDP20%)、地方政府債務(7.4兆,占GDP23%),以及在2000年至2001年期間部分商業銀行退場但仍掛在資產管理公司帳面上的不良貸款(1.6萬億,占GDP5%)三大部分。
據了解,由於大陸中央強力整頓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在大陸的預算法禁止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的情況下,大陸中央於是決定代地方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以挹注地方的財政需求。
惟此法僅是解各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有關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問題仍需面對,成思危認為,地方政府由於流動性供應不足的原因,建立大量的投融資平台,當它沒有還款能力的時候,恐將造成大陸的次貸危機,最後只能由國家買單或者造成通貨膨脹。
不過,烏魯木齊商業銀行行長助理張濤認為,大陸地方政府是否存在破產疑慮的說法恐怕有待討論。因為大陸的財政收支系統為「收支兩條線」,即公部門的非稅收入與發生的支出脫鉤,收入上繳國庫或財政專戶,支出則由財政部根據各單位的需要撥給。因此,單由各地方政府的收支表斷言破產風險並不恰當。
張濤表示,雖然地方融資平台所衍生的信貸異常投放,一定程度促進流動性的充裕,讓實體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下避免嚴重衰退的命運,但未來如何避免因貨幣超常投放,地方債務急速擴張可能帶來的通貨膨脹、資產泡沫、銀行不良以及產能過剩等問題,還是應該從政府、金融、企業和居民等4方面著手,不宜將地方政府負債妖魔化。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