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各個領域,高達300多萬個的非政府組織(NGO),為大陸實踐公民社會做出不少貢獻。圖為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與福建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合辦的資源回收活動。(CFP)

 為數眾多的非政府組織(NGO),有望參與角逐首屆「中國社會創新獎」。全大陸的各類社會組織大約有300萬個,在諸多領域都發揮重要作用;而「中國社會創新獎」的主要目的正是發現、推廣優秀的社會組織,致力於完善社會管理和培育健康的公民社會。

 由大陸學術機構主導的首屆「中國社會創新獎」評選,目前已在北京正式啟動。

 促進社會公平善治

 據主辦單位表示,該評獎旨在「發現和鼓勵各類公民社會組織,在解決社會問題、滿足社會需求、創造社會價值、促進社會進步中的創新行為,總結並宣傳推廣社會創新的先進經驗,促進社會公平與社會善治。」

 目前,大陸正式在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等共有40多萬個。如加上各類未經註冊、登記的民間組織,學者估計可能超過300萬個。

 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在「中國社會創新獎」啟動儀式上發表講話時指出,「從廣義上看,社會創新就是社會領域的各種創新活動,社會創新的主體之一就是社會組織。當前我國的社會組織規模龐大,在經濟發展、民主政治、生態保護、文化建設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的創新行為,對促進社會建設、完善社會管理體制有著重要的意義。」

 積極解決社會問題

 大陸的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副局長李勇表示,在這個背景下啟動「中國社會創新獎勵與研究計畫」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有利於推廣社會創新理念,加強對社會創新的關注,而且有利於推動社會組織積極地解決社會問題、滿足社會需求、創造社會價值、促進社會進步。

 設立社會創新獎項已經成為國際上通行的做法,美國、英國、加拿大、印度等國都有以「社會創新」來命名的類似獎項。

 「中國社會創新獎」是大陸首個專門以「社會創新」來命名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