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山辭職了,但又能改變什麼?

 他辭職前夕曾與黨幹事長小澤一郎會談,翌日就宣布下台。應該說這是小澤同意或勸鳩山辭職的,以小澤對政治敏感度,不會違逆情勢主張鳩山硬挺。民主黨副幹事長細野家志是小澤信任的人,他在前一天便說:「今後的工作是否仍以鳩山首相為核心來推進,這只能由首相自己作出判斷。」外界認為這暗示鳩山可能主動辭職。這不就代表了小澤的意思嗎?

 民主黨內一些幹部,尤其是面臨改選的參議員都希望鳩山早日下台,認為鳩山民調只有二○%將連累選情,這種情況小澤當然了解。但鳩山辭職就能扭轉民主黨的選舉劣勢嗎?也許好一點,但絕不可能有大影響。

 小澤辭去民主黨幹事長影響就大了。因為參院選局一直是他籌劃的,如果他撒手,選舉布局須重新來過,一個月來得及嗎?新布局能比舊布局有效嗎?黨內誰比小澤更精通選戰呢?

 看情形應是由菅直人擔任民主黨新總裁。他的風評不錯,如果以他為旗幟,仍由小澤相輔,選戰應該不受打擊,至少可以平衡因社民黨退出聯合政府而導致的不利情況。

 即使民主黨的新閣組成了,參院選舉也未失利,但又能改變什麼?基本上民主黨已陷於內憂外患。內憂是飽受官僚體系加親自民黨財團加司法檢調系統加保守媒體的聯合杯葛,而民主黨上台以來仍未貫徹鏟除這個「鐵三角」。外患便是美國的反擊,民主黨提出與美國「平等交往」後,美國必會設法搞垮這個政權,「琉球撤基地」是民主黨的大訴求,美國寸步不讓,硬生生地將鳩山駁了回去,使鳩山進退兩難,聲望大損,直接導致他的垮台。這不是鳩山個人的失敗,是民主黨政策上的大失敗,民主黨以後是否應蕭規曹隨,像自民黨一般以美國馬首是瞻?基地事件已證明美國毫無放棄操縱日本的意思。

 至於財經問題,日本的國債水準已超過希臘,前途只有以債養債,誰上台都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