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五都升格需擴大財源問題,財政部提出公共債務法修正案,悄悄地取消中央與地方政府舉債總上限規定,同時把直轄市舉債存量放寬為當年度歲出的二五○%,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指出,「舉債的水龍頭一打開,卻沒有安全閥,此舉將禍延子孫,後果不堪設想。」
立法院本周將針對公共債務法進行朝野協商,預定本會期通過公共債務法修正案。行政院版本悄悄刪除「中央與地方舉借一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預算數,合計不得超過前三年GNP平均數之四十八%。」這項規範政府舉債總上限的條文。
新版本對於直轄市舉債額度規定,不得超過當年度歲出的二五○%。
「公債上限是經濟永續發展的『溼地』,一定要守住。」朱敬一指出,新版有三個問題,首先,這樣作法無異是鼓勵地方政府「花越多,借越多。」公債法針對地方政府舉債額度改由當年度「歲出」來規範,而歲出由地方議會通過即可,這種作法非常奇怪,這是「假上限、真放水」。
他指出,目前以「前三年GNP平均值」為基礎,讓公債上限與穩定收入掛勾,讓償債基於穩定的基礎,而新版改以當年歲出來規範,完全破壞這個穩定的基礎。
其次,新版本公債法把地方舉債上限大幅放寬,將與地方政府的利益相結合,以後再也收不回來,將導致舉債失控,問題非常嚴重。因為地方政府可以不斷擴大歲出的規模,中央也無法干涉。
第三,新版本公債法呈現專業錯亂。這次五都升格所衍生的是「流量」問題,即五都需要擴大財源,這不能以修改公債法來解決,因為公債法所規範的是「存量」問題。財政部想要以「資產負債表」來解決「損益表」的問題,這是專業的錯亂。
如果以小孩長大了,需要更多零用錢為例,朱敬一說,這個年輕人想要有更多零用錢,必須去兼家教以增加收入,而不是向父母借更多的錢。
財政部目前的作法是把中央與地方舉債總上限取消,因為地方之間爭利益擺不平,就欺負沒有發言權的子孫,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引發無窮的後遺症。
此外,金融海嘯之後,歐美主要國家在債台高築之下,目前施政主要方向是健全財政,而非進一步擴大舉債,增加赤字預算。朱敬一說,這次公債法修正過程中,如果政府總債務上限完全取消,代表政府的債務可以無限上升,這不僅違反世界潮流,更是禍延子孫的作法。這對於來不及有發言權的下一代子孫非常不公平。
朱敬一建議,政府應朝向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中統籌分配稅款比例,削減中央的統籌分配稅款,進一步增加地方的財源,而不是取消公債上限,製造無窮的後患。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