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原計畫於訪問亞歐5國途中訪問中國,遭大陸以「時機不宜」婉拒。6月5日,蓋茨在新加坡亞太安全年會(Asia Security Summit)上,發言批評中方以美對台軍售為由,中止兩國軍事交流,並無道理可言,因為美對台軍售政策行之多年,美國政府已表明不支持台獨立場,中美軍事對話實在不應被軍售問題所挾持。
對台軍售問題 美中交鋒
中國的代表解放軍團長副總參謀長馬曉天,則對於美國將兩國軍事交流中斷的責任歸咎中國不以為然。他表示,中方無法認同美國對台軍售是正常,希望美國不支持台獨,不只是說說而已。
蓋茨的行程引起國際關切,也引起各方對美中軍事交流中斷的多方揣測,再次凸顯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美中關係的起伏,是影響國際情勢的重要因素。雖還不至於像一些人所說的「中美國」共治天下,但美中關係穩定是世界秩序的基石,應已成為普遍共識。
中國現在把中美關係切成好幾塊處理:經貿歸經貿,外交歸外交,軍事歸軍事。5月底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展現雙方擴大高層互訪的誠意,但在軍事交流這塊,似乎又被劃開另外處理。
的確,很多大國間的關係是這樣處理的。像過去美蘇之間的關係,可能因為相互驅逐間諜,而使雙邊關係陷入低潮,但是限武談判卻仍繼續進行,高峰會也沒取消。1986年的美蘇冰島峰會就是典型例子。美蘇雙邊關係,與限武談判,呈現的是兩條線,各有各的發展邏輯。
今天中美關係也似乎呈現好幾條線的同時發展,有的熱絡,有的冷淡。可是當軍事關係這條線冷淡的時候,卻使人擔心會不會因缺乏交流與溝通,而在有危機發生時擦槍走火。更何況美中軍事關係若真的和美國對台軍售掛在一起,其影響的層面與衝擊,就不只是一條線,而是包括兩岸關係在內的一整個面了。
防衛性的武力 無關台獨
台灣需要有防衛性的武力,尤其還面臨中國大陸的軍事威脅,更需要加強防衛性的武力。這是台灣的基本權利,而台灣也只有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才敢和大陸交往。
增強武力和台獨是兩回事,美國甘乃迪總統的名言:「我們不害怕談判,但絕不因害怕而談判」,也是台灣人的共識。所以台灣一定會也一定要繼續加強國防力量,美國也一定會繼續賣武器給台灣。當然,美國也有自己的政治考量,或有不同動機,在軍售問題上也和台灣起過摩擦,但台美雙方基本上在軍售問題是有利益重疊的。
至於北京反對美國軍售台灣,站在北京的立場,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些都是不可能改變的事實:台灣一定要買,美國一定會賣,北京一定會抗議。誰都不可能讓步。所以北京應該站在更高遠地方看大局:美國賣武器歸賣武器,但不會支持台獨,這就該放心。台灣加強防衛,但兩岸關係卻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情況,這也該小心呵護。
所以只要大局不受影響,軍售問題就應在「行禮如儀」抗議過後,擱在一邊,讓美中關係回到正常交流的常軌。這會讓北京的外交更成熟、更有格局,也對兩岸關係與世界局勢的穩定更有幫助。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