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趕在五都升格前完成地方財政配套修法,府院黨五人小組力促立法院臨時會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及提高地方政府舉債上限的《公共債務法》等修正草案。不過,行政院長吳敦義昨表示,相關法案還有部分意見尚待整合;立院朝野黨團對此也持保留態度。

 針對公債法爭議,財政部長李述德主動召開長達兩個小時的記者會,他強調,公共債務修法是為強化管理,同時在預算法及決算法的明確規範下,地方政府債限不可能也不會破表。

 李述德說,由於現行地方債限管制不符實際,如果不予以修定,新改制後的四直轄市債限將無法可循。

 立院財政委員五月即初審通過公債法修正案,該草案取消中央、地方舉債上限不得超過前三年國民生產毛額(GNP)平均的四十八%之限制,並放寬直轄市舉債上限到當年歲出的二○○%,縣市則從四十五%放寬到七十%,全國總舉債上限將高達GNP的五十二%;預估「五都」改制後,未來光五個直轄市就可舉債一兆二千億。

 草案中第五條大幅提高中央、地方政府舉債上限,引發外界「債留子孫」的爭議。

 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馬英九總統日前曾表達期待,希望立院能盡快三讀通過公債法修正案。但吳揆指出,部分地方政府因合併升格業務移轉,財務結構有所改變,因此包括財政劃分及舉債限制,都尚有意見待整合。

 他強調,雖與其他國家相較下,我國的財務狀況還算穩健,但仍須謹慎處理債務累積,以維護財務健全。

 對於《公債法》等地方財政相關修法尚未排定實質協商時程,林鴻池強調,即使未能趕在五都升格前完成修法,中央政府仍可循另外編列預算等途徑達到相同的效果,反正各地方政府只要拿到錢就好,「不會管錢從哪裡來」。柯建銘則指出,公債法修正案雖然牽涉國家財政,但政治爭議不大,仍有機會趕上五都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