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財經媒體鋪天蓋地的介紹ESG,市場也狂推境內外ESG基金,ESG已然成為通關密語,合理懷疑有多少人真正理解ESG?ESG是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縮寫,深層意義是衡量企業永續經營及潛在財務績效的主要因子。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這是歐、美、加、日與紐澳各區永續投資相關協會的聯盟組織,於2018年公布全球永續投資評論(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指出,2018年全球責任投資資產(responsible investing assets)於歐、美、加、日與紐澳等五區域之總市值超過30.7兆美元,較前一年度增長34%,其中ESG投資是永續投資的主流策略(17.5兆美元)。ESG投資真能提高長期報酬並降低風險嗎?

 責任投資能打敗大盤嗎?

 除了希望世界變得更好、健康、公平外,責任投資會招致損失嗎?永續投資道德篩選能帶來長期財務績效嗎?根據2018年Axioma調研,ESG標準較高的企業其財務績效也較好且能擊敗標竿。風險與投資組合供應商說,偏好ESG分數較高的投資組合,從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多數以81~243基點(bp,1bp = 0.01%)擊敗標竿。

 Axioma的指數解決方案總監Anthony Renshaw表示「一般來說,尤其近幾年,增加ESG投資曝險其績效鮮少低於市場表現,往往跑贏大盤。」但因欠缺歷史數據,回測期間不足以佐證績效表現與ESG存在正相關性,該調研基於治理較差或破壞環境會影響企業獲利為假設。無獨有偶,波士頓諮詢公司在2017年分析全球300多家大型藥廠、消費品、油氣、銀行與科技公司時發現道德規範愈高其獲利愈豐。目前80% S&P500的企業已提供ESG計量,2011年僅20%,責任投資乃大勢所趨。

 ESG增長十大趨勢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分析驅動ESG增長十大趨勢:1.優質的公司治理—尤其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更體現好治理的系統性重要。2.公私合作擴大中—公私部門的合作展現於基建與住房需求,衍伸出更廣泛社會與環境議題。3.氣候變遷是事實—2015年巴黎協議限制全球氣溫增長低於2°C,引導倡議如:永續投資組合以及揭露更多與氣候相關的財務風險。4.能源來源改變中—再生能源已經變得更便宜與可擴展。5.消費需求創造科技—無人汽車、智能電表、線上消費、智能投顧等許多領域正面臨典範移轉。

 6.收斂社會規範中—社群媒體正在改變國家文化藍圖、消費者偏好、社會價值取向與傳統選舉態樣。7.人類變得更長壽—氣候變遷、所得不均、健康照顧與公司治理等直接影響個人退休後的財務安全。8.人口結構改變中—財富代際傳遞,年輕世代正快速催生綠色債券與永續金融。9.法規搭上順風車—許多歐洲國家法規順應ESG潮流,影響信用基本面。10.價值鏈已全球化—投資人迅速懲罰濫用童工、人權、環境與治理差的企業。

 全球ESG指數應運而生

 無論機構或一般投資人配置全球股權或債券,面對五花八門的產業與類股,如何篩選或挖掘ESG計量較高的標的?有鑒於此全球主要指數公司蒐集大數據編制ESG指數供經理人建模與投資,如MSCI ESG Indexes,FTSE ESG Index,S&P500 ESG Index等。2017年12月台灣指數公司與FTSE合作推出台灣永續指數以協助國內投資人落實永續投資,並獲取長期穩健投資報酬。結論:ESG非股票、非債券,是一種非量化定性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