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海洋教育理念,南市教育局辦理「海洋詩創作」徵選,以「永續海洋」內涵為創作主題,比賽分為國小中年級組、國小高年級組及國中組,全市報名踴躍,共761件作品參賽,選出42件優秀作品,充分展現南市學生對海洋的關懷與守護,徵選結果公告於教育局網站。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海岸線綿延68公里,北起八掌溪,南至二仁溪,涵蓋北門、將軍、七股、安南、安平與南區等行政區,各自孕育出源遠流長的海洋文化底蘊。期勉所有參賽學生,不管得獎與否,在創作海洋詩的過程中,都能夠豐富自己看待海洋的視野,也將更懂得珍惜資源,進而成為擁有守護海洋使命的公民。

教育局長鄭新輝局長表示,「海洋詩創作」活動以「永續海洋」為主軸,涵蓋十二年國教課綱海洋教育議題「海洋資源與永續」內涵,以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水下生命」的內涵,反思人與海洋之間的關係。這次送件的題目很多元,有的學生從餐桌上、透明標本、大海中等不同的角度來描寫魚類,表達嚮往海洋的自由;有的學生以海化石來見證海洋歷史。透過創作,得以強化學生永續海洋知能,提升學生海洋素養。

獲得國中組第一名的六甲國中學生何采穎,以紅珊瑚別名「火樹」為主題,詩的內容藉由描述已存在於臺灣海域多年,卻在近年逐漸褪色的紅珊瑚,點出工業發展產生的二氧化碳、工業污染與家庭廢水問題,以及延伸的全球暖化海洋升溫造成珊瑚白化現象,導引出紅珊瑚能否永續點綴海洋,需要所有人共同踏上復育的道路,才得以讓「火樹」繼續替海洋寫下更艷麗的篇章。

獲得國小組第一名東區崇學國小學生黃柏彰以「海豚的悲歌」為主題,藉由自身經歷想替海豚發聲,人類把海豚關在圈養的水池中,強迫牠們表演,不但海豚們不開心,也會危害到海洋的生態;更藉此希望大家要減少使用塑膠用品,還給海洋生物乾淨的生存環境,希望象徵生態浩劫的「海豚悲歌」有一天能找到休止符,不要再繼續播放。

#海洋 #創作 #學生 #海豚 #永續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