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申請「2024文化部文化資產學院補助計畫」,獲文化部全額補助。該計畫以「我是傳統工藝小達人」為計畫主軸,將課程分為「剪黏泥塑」、「漆線雕」及「府城民間信仰祭品」三大主題,於台南市關廟區關廟國小、仁德區大甲國小及長興國小舉行3天,邀請專家學者講授無形文化資產研習課程與實作,並帶小朋友進行戶外教學,以推廣和宣揚文化資產。

計畫主持人、國立臺南大學文資系教授及臺南學研究中心主任戴文鋒教授,在實作課程開始前,為小朋友介紹現代對傳統工藝的認識,並展示他親自收藏的工藝品。戴教授詳細講解了「剪黏」與「泥塑」的區別,並教小朋友如何辨認「有形文化資產」和「無形文化資產」,讓孩子們對文化資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剪黏泥塑課程邀請了戴瑋志老師授課,戴老師的「剪黏工藝」作品曾獲台南市美展傳統工藝類首獎,同時也是人間國寶杜牧河泥塑文資局傳習計畫藝生。戴瑋志老師讓小朋友學習這些傳統工藝如何應用在生活中,不僅限於廟宇雕塑及神尊工藝,還可延伸至生活藝術及器具。戴老師指出,這些都是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揚光大的重要因素。

戴老師在課堂上使用現代流行的輕黏土,讓孩子們親身體驗泥塑創作的樂趣。孩子們展示了他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創作了各種主題的貓咪、兔子、壽司盤、神奇寶貝及傳奇生物等作品。課程中還安排了戶外教學,由戴老師帶領小朋友參觀了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歸仁修元堂、仁德大甲慈濟宮及灣裡萬年殿,並向小朋友講解其特色與歷史淵源典故,孩子們在參觀過程中看到了宮殿式廟宇建築與閩南式廟宇建築的差別,並親眼見識到國寶級大師的雕塑作品。

南大表示,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熱愛從小學扎根,簡單易懂的工藝實作課程,讓小朋友對傳統工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藉由教育的催化與帶領下,期望更多人重視傳統工藝文化存在的必要性,也注入新時代的思維,讓傳統與現代並行,創造更寬廣的未來道路。

戴文鋒教授介紹傳統工藝。(照片/國立臺南大學提供)
戴文鋒教授介紹傳統工藝。(照片/國立臺南大學提供)

#傳統工藝 #南大 #歷史 #文化資產 #剪黏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