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世俗的搜寻结果,共298笔
社会写实犯罪剧《成名在望》6日在「2025 TCCF 创意内容大会」正式亮相,监制汤升荣宣布由李国毅、姚淳耀、蔡亘晏领衔主演,共同演绎这场「梦想在成长路上被现实吞噬,生活成了生存」的社会写实故事。
歷史上诸多奇人异士,其中鬼谷子以精通百家学问、预知命运而闻名。相传他曾为韩信算命,预言他因行事不当,将折损40年寿命,当时韩信不以为意,甚至怒斥不准,没想到数年后竟一语成谶。
日片《浮世绘女儿》由曾拍摄电影《日日是好日》,以镜头细腻描绘茶道之美与女性心灵成长的导演大森立嗣执导,找来长泽雅美、永濑正敏共同演绎葛饰北斋、葛饰应为这对传奇父女的人生故事,长泽雅美继《母子情劫》后再与导演大森立嗣合作,坦言此次演出的过程中,也不时反思自己的人生,「应为活得大胆而自由,像个不在意世俗眼光的孩子。她的精神很现代,也很酷。随着我愈了解她,愈被她的勇敢和执着打动。」
欧洲2000多年来始终未能实现真正统一,背后的核心原因是权力结构上的分裂,国王、贵族与教会各自掌握一部分权力,谁也无法彻底压制谁,形成倒底「谁说了算」的歷史困局。即便宗教改革、三十年战争或近代欧盟的出现,也无法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只因从制度设计上,欧洲从一开始就为分权留了空间,使得统一始终只能停留在经济或文化合作层面,而非真正的政治整合。
据观察者网报导,因为男性从业者占大多数,人们习惯称外卖员为「外卖小哥」;而现在,路上跑外卖的女骑手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最新数据显示,女外卖员在1400万外卖大军中的占比已达到了约1/4。
当代物理科学巨擘杨振寧,10月18日以103岁嵩寿辞世,引发社会相当热烈的追思。杨振寧成为近代科学史上的典范人物,不只于他曾经获得普世尊崇的诺贝尔奖,更缘于他的物理科学工作展现出一种非凡的美感风格,为人类宇宙认知开创了全新格局,赢得当代物理科学界的普遍钦仰,加上他作为科学家所展现的一种社会风范,在在塑成他如此一个跨出科学界线,受到社会普遍瞩目的公眾形象。
第一位诺贝尔奖华人得主杨振寧,几天前逝世,享嵩寿103岁。杨振寧于1956年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得奖。杨振寧究竟有什么贡献,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恐怕既没概念也无所谓。但这位科学大师亲身完成的人生试验,却足以引人深思。
第一位诺贝尔奖华人得主杨振寧,几天前逝世,享嵩寿103岁。杨振寧于1956年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得奖。杨振寧究竟有什么贡献,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恐怕既没概念也无所谓。但这位科学大师亲身完成的人生试验,却足以引人深思。
国民党主席选举今(18日)投票,医师苏伟硕昨发文认为,这次应该是国民党歷来最世俗化的一次主席选举,因为真正的性质既非「路线」之争,也非「派系」之争,而是针对国民党要「变」或「不变」的党员公决,结果将决定国民党2026、2028的「卖相」,也将决定台湾是否有再次政党轮替的契机。
新闻提要■教宗良十四世如今面临的一大挑战,即是天主教会人手不足问题,而且这情况日益严重。
在晚清社会动盪、信仰失序的背景下,一种名为「师姑钓」的高明骗术悄然盛行。这种手法以尼姑庵为舞台,假借宗教之名,行男女色诱之实,不仅能诱骗富商与贵妇,还巧取财物、玩弄人心,男女皆成猎物。
梁舒涵近日推出全新单曲〈爱的超樱树〉,以粉嫩樱花为主题。她笑说在录音时,脑中是想像着在「九公尺巨樱下玩乐」的梦幻画面。有趣的是,梁舒涵在录音过程中意外发现「香蕉」对她格外重要。「当体力不支或喉咙状况不佳时,吃香蕉特别有用,而且这个现象只在录音室才有效。」
法师释昭慧日前呼吁让民眾自行选择拒领普发1万元,阁揆卓荣泰一度提出研议增设「不领取」选项,在亲绿人士舆论暴动下紧急喊停。国民党发言人李明璇直呼有政治尼姑跟着民进党造谣,这样很不对。释昭慧表示要搜证提告。李明璇引用立法院长韩国瑜金句,请师父莫忘世上苦人多。
民间组织「抢救国库联盟」召集人释昭慧,近日因呼吁民眾「拒领普发1万元」引起社会热议,支持与批评声浪两极。而针对外界的负面言论,释昭慧近日也都不客气回击;她25日上午再度发文指将提告散布不实指控者,并点名国民党发言人李明璇。
「三台山」因外型得名,或尖、或圆、或盾,立在恒春东北,是地标,远近皆知。
50年前:那些年,早熟的忧伤灵魂
据《凤凰网》报导,期末考试刚结束,唐文生就被学校解聘了。「请于三个工作日内来人事处办理手续。」学校通知他。唐文生在西安一家民办私立二本高校任教。今年5月,学校突然下发《科研教研工作量认定及考核管理办法》,要求各职称教师完成一项名曰「横向经费」的到帐任务,金额为4.5万到10万(人民币,下同)不等。横向经费是高校科研经费的一种,主要来自于企业和社会机构付款,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立项资助的「纵向经费」相对。
大陆这两年流行「个人脱口秀」节目,脱口秀演员小佳幽默的段子令观眾印象深刻。据《新周刊》报导,因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他说话和行动都有障碍,常被他人注视,「审视感」贯穿着小佳的成长过程。他从小害怕理髮,身体总会不由自主地摇晃,高中时他想成为作家,正是想躲到作品背后,逃避人群与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