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固碳的搜寻结果,共280

  • 东海台大并列全台最具永续影响力大学 蝉联《天下大学公民奖》私校第一

    东海台大并列全台最具永续影响力大学 蝉联《天下大学公民奖》私校第一

    114年《天下永续公民奖》暨《天下USR大学公民奖》颁奖典礼日前盛大举行,东海大学再度荣获《天下大学公民奖》私立大学第一名,不仅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私校冠军,更与国立台湾大学并列为全台最具永续影响力的大学。东海校长张国恩表示,得奖证明了东海长期实践「以教育推动环境永续」的使命。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评选相当重视大学社会责任,近2年东海推动AI偏乡教育计画也是此次获奖的主要原因之一。

  • 陆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陆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新华社报导,大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大陆深入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碳匯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 《半导体》日月光投控连11年挺环境技术研究 累积投入0.8亿元

    日月光投控(3711)高雄厂周四于高雄展览馆TASS亚洲永续供应暨循环经济会展论坛举办第十一届「环境技术研究成果发表会」,再度携手成功大学与东海大学,聚焦水资源循环、塑胶废弃物再利用、气候变迁调适及碳捕捉等领域。日月光高雄厂已连续十一年推动环境技术研究,涵盖能源、水资源、废弃物及气候韧性等面向,累积研究投入金额逾新台币8000万元,日月光未来将持续以产学合作为推动核心,深化低碳科技应用,实践循环经济理念。

  • 建商拚净零!接待中心获翡翠级减碳认证、种树造林

    建商拚净零!接待中心获翡翠级减碳认证、种树造林

    因应2050净零碳排目标趋势,建商也响应。代销龙头海悦机构与宏福实业集团「宏福悦」建案,其接待中心减碳效益达42%、整体经济循环度高达55%,近日获财团法人臺湾营建研究院颁发全台首座「翡翠级减碳认证」。同样致力环境永续的清景麟集团自2019年起每年举办「森麟人植树造林」活动,迄今已种植近8千棵台湾原生树种,以实际行动减碳贡献心力。

  • 《食品股》推动永续发展 大武山启动好氧减碳工程

    大武山(6952)今(20)日举行「好氧减碳工程启动仪式」,正式宣布与智联(6751)、易发(6425)及宇阳能源携手合作,共同建置有机堆肥设备,处理鸡粪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高效有机肥料,友善土地、回馈农民。该项工程预计于2026年第1季正式上线,将有效提升牧场生产效率,并朝碳中和目标迈进。

  • 泰锋染化 开启净零永续新纪元

    泰锋染化 开启净零永续新纪元

     「低碳排染料的生产,从锅炉零碳排开始」超过40年以上染料及化学品经验的泰锋染化公司,董事长邱灯松直言为了符合「锅炉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公司已使用生质燃料油四年,由原来的特种低硫燃料油改为生质燃油(棕榈油、大豆油)、排气经多层水柱洗涤塔处理、在燃烧火焰区注入饱和水蒸气以阻挡氮跟氧的结合降低NOx浓度。经实测结果显示,其排气远低于法规标准,系全球最具成本效益及节能减碳的方式,打造永续竞争力。

  • 《传产》亚东预拌获APEA亚太企业奖双重殊荣

    亚东预拌荣获APEA亚太企业奖之「卓越企业奖」及「卓越企业管理奖」两项大奖。此一殊荣不仅彰显亚东预拌在卓越经营管理的持续深耕,更体现其在永续经营、数位创新与产业技术上的领导地位。

  • 中研院首创双固碳系统 将植物变身减碳利器

    中研院首创双固碳系统 将植物变身减碳利器

    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的碳,占地表吸碳量的绝大部份,然而植物固碳的效率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为此中央研究院长廖俊智带领研究团队,结合中研院多个单位,以合成生物学方式设计人工固碳系统,并首度创造自然界未曾有的「二碳」(C2)植物,使固碳效率提升达50%,生长速度与油脂合成量更突破极限,为未来减碳、增进能源与粮食安全开启新方向。

  • 《产业》中研院首创双固碳系统 登国际期刊

    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的碳,占地表吸碳量的绝大部份,然而植物固碳的效率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如何更有效率地「固碳」,是当前国际科学界关切的课题。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长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期以合成生物学方式设计人工固碳系统,并首度创造自然界未曾有的「二碳」(C2)植物,使固碳效率提升达50%,生长速度与油脂合成量更突破极限,为未来减碳、增进能源与粮食安全开启新方向。这项研究成果于今年9月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科学》(Science),是廖院长团队继2013年建构「非氧化性醣解」(Non-oxidative glycolysis)后,再度突破生物界限制,开创基础代谢反应途径。

  • 台湾科研之光!中研院首创「二碳植物」登上《科学》期刊

    台湾科研之光!中研院首创「二碳植物」登上《科学》期刊

    中央研究院院长廖俊智领导的研究团队,合成生物学方式设计人工固碳系统,首度创造自然界未曾有的「二碳」(C2)植物,使固碳效率提升达50%,生长速度与油脂合成量更突破极限,为未来减碳、增进能源与粮食安全开启新方向。

  • 台湾首例!永丰余启动湿地碳匯提升计画 打造永续生态

    台湾首例!永丰余启动湿地碳匯提升计画 打造永续生态

    永丰余今(9)日宣布,启动台湾首例人工湿地草泽碳匯提升计画,与中华纸浆、高雄市政府及经济部水利署签署「大树人工重要湿地(旧铁桥湿地)碳匯调查合作备忘录」,建立本土方法学,为臺湾自然碳匯净零转型尽心力。

  • 沼气发电 污水生绿电 北市创全台首例

    沼气发电 污水生绿电 北市创全台首例

     由台北市政府代管八里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双北地区132万吨生活污水。为落实永续循环政策,北市府斥资8000万元设置全国公共污水处理厂首座沼气发电机,预期每年可产生540万度绿电,约为1300户家庭年用电量,也减少2000吨碳排及千万元电费公帑。发电机4日举办启用典礼后,会再测试数次后正式运作。

  • 全台首座污水处理厂沼气发电机上线 每年省下1300户家庭用电

    全台首座污水处理厂沼气发电机上线 每年省下1300户家庭用电

    台北市政府代管八里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大台北地区132万吨生活污水,为落实永续循环政策,北市斥资8000万元,设置全国公共污水处理厂首座沼气发电机,4日举办启用典礼,预期每年可产生540万度绿电,约为1300户家庭年用电量,也减少2000吨碳排及千万元电费公帑,发电机经测试后于9月正式运作。

  • 废木头变黄金!阳明交大打造校园树木「第二人生」

    废木头变黄金!阳明交大打造校园树木「第二人生」

     颱风过后倒伏的枝干,或是例行修剪下来的校园树枝,过去往往被当成废料焚烧或弃置,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让这些废料重生,经整理与设计,化身为实用的小家具、花台与工艺作品,以新的姿态重返校园发挥新的价值,展现高等教育推动循环经济的具体行动。

  • 台超萃进军智慧农渔周

    台超萃进军智慧农渔周

     随着全球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与国际贸易关税壁垒升高,台湾农渔产业必须追求更高效、更具附加价值的转型,萃取科技领导品牌「台超萃取洗净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日至5日参加「2025臺湾智慧农渔周」,于南港展览馆一馆摊位J816展出全新一代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超音波低温萃取设备及亚临界水处理技术,为精致农业与永续渔业注入新动能。

  • 新北4个月种29万棵树 《守护我们的星球》播映会今登场

    新北4个月种29万棵树 《守护我们的星球》播映会今登场

    新北市府长期推动生态保育与绿色环境,为强化全民参与,在北台区域发展推动委员会推动「为地球种下一棵树─百万人种百万树」活动,为加热活动,今(27)日举办《守护我们的星球》播映会,邀请企业团体代表共同观影并响应植树,以实际行动守护地球。

  • 国海院携手水试所 七股藻场打造固碳新生机

    国海院携手水试所 七股藻场打造固碳新生机

    海洋委员会国家海洋研究院(国海院)与农业部水产试验所(水试所)合作,自112年起推动「大型藻类养殖与碳匯技术研究计画」,以台南七股陆域藻场为核心试验基地。国海院负责藻场建置、藻种筛选与量产技术,水试所则将量产的大型藻布放至离岸风场,并进行高值化产品开发与碳封存测试。海委会主委管碧玲日前赴七股访视指出,研究计画已採集52种本土藻类,其中约6分之1具产业潜力,值得持续推进。

  • 澎湖 復育有成 添新纪录种小喜盐草

    澎湖 復育有成 添新纪录种小喜盐草

     澎湖近年致力復育海草有成,随着海草床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也逐渐提高。继发现已消失一段时间的水彩蜑螺现踪后,水试所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近日再发布台湾新纪录种小喜盐草,成为台湾第4种纪录盐草。

  • 生态好、钱包鼓  阿勒泰「草原碳匯」为绿色低碳城市创收

    生态好、钱包鼓 阿勒泰「草原碳匯」为绿色低碳城市创收

    新华社报导,从以白雪皑皑闻名的「雪都」,到新疆自然风景界的「顶流」,阿勒泰这座中国大陆边陲之城,始终将绿色低碳融入城市肌理,向北深入布林津县窝依莫克镇,住在草原深处毡房里的牧民金恩斯夫妻,年过半百,在此已度过30多个年头,从没想过,眼前绿意繁茂,竟与一个生态概念「草原碳匯」有关。

  • 长江源头告急!陆科考队深入查旦溼地 揭冻土融化危机

    长江源头告急!陆科考队深入查旦溼地 揭冻土融化危机

    新华社报导,近日湖北武汉长江科学院科考队员,跨越千里,深入长江源区最大溼地——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查旦溼地,全方位检查溼地健康状况,聚焦冻土融化和温室气体排放最新进展。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