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酒精性肝炎的搜寻结果,共27笔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不会喊痛却承担所有压力,想要护肝,饮食是关键之一。营养师王证玮列出6大保肝饮食,日常可摄取富含牛磺酸、维生素B群、谷胱甘肽、硒与锌、姜黄素及高纤的天然食材,像是贝类、章鱼是很好的牛磺酸来源,牡蛎则富含锌和硒这两种重要的微量元素。
现代人饮食普遍油腻、少动,肥胖人口逐渐上升,台湾约3至5成民眾有脂肪肝,且比例逐年增加。医师提醒,脂肪肝常伴随肥胖症、糖尿病、脑中风、心血管疾病等,呼吁民眾定期检查,并透过调整饮食、减重、持续运动3大策略防治。
嘉义市议会无党籍议员李奕德因肝癌病逝,享年43岁。据悉他肝癌发现为时已晚,住院治疗1个多月后仍不敌病魔。医师指出,肝癌的症状及表现容易与肠胃疾病混淆,若出现7种症状时,包括上腹部疼痛或腹胀、疲倦、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黄疸、下肢水肿,以及吐血,务必尽快就医不要拖。
许多人喝酒睡意浓,误以为是助眠好物,但其实千错万错!林口长庚胃肠肝胆科副教授李柏贤医师,于个人FB粉丝团《Dr.Le李柏贤》发文指出,门诊遇到几位酒精性肝炎患者,因长期失眠,故睡前有喝烈酒助眠的习惯,殊不知越喝失眠越严重,于是分享酒精对睡眠的5大恶梦影响。
年后春酒聚会多,不少人会多喝两杯。胃肠肝胆科医师李柏贤表示,喝酒除了伤肝,如果喝醉后呕吐,呕吐物还可能会倒吸进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是窒息身亡的风险,提醒照顾酒醉的朋友,千万不能让他仰躺睡觉,而是要保持侧躺的姿势,保持以防呕吐物呛入气管,有致死的危机。
逢年过节聚餐难免会饮酒,但肾臟科医师洪永祥指出,台湾有近一半民眾存在ALDH2基因缺陷,其饮酒等同喝毒,即使仅少量,也很容易出现头晕、脸红、皮肤搔痒等症状,源自于乙醛快速累积中毒而引发的血管扩张现象。研究显示,这类人群长期饮酒的致癌风险,比基因正常者高出数十倍、甚至百倍。
48岁的李先生年轻时就知道自己有B型肝炎,却没定期追踪,直到最近食欲变差、常疲累,且肚子越来越大才就医,检查发现肝臟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肿瘤,已罹患末期肝癌,经半年的治疗,最终仍不治身亡。医师提醒,有B型、C型肝炎、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炎患者,要定期就医接受检查,以及早发现癌病变。
饮食习惯与健康息息相关,更是延缓老化的重要一环。营养医学专家刘博仁表示,包括摄取过多高糖、加工、不健康脂肪、酒精、包装食品,或是抗氧化蔬果、水份、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摄取不足,都容易加速身体衰老,尤其是长期吃高糖食物,不仅易肥胖,同时也会造成包括血管硬化、胰岛素阻抗等问题。。
根据统计,截至1月8日尚有1万1573位病人在等候器官移植,因此在确定配对到合适器官后,医疗团队必须跟时间赛跑,在最短时间内将摘取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而台北慈济医院于2024年年底同日完成4例移植手术,分别为1例心臟、1例肝臟与2例肾臟移植,接力续命,病人于日前陆续出院。
女星小S过往酒杯不离身,有聚会都会喝上一杯,却在去年传出戒酒,外传是肝臟健康出了状况,虽小S已回应自己的肝很好,不过,医师表示,喝酒确实可能造成脂肪肝,增加肝硬化、肝癌危机,尤其是小S父亲是因肝癌过世,子女罹患肝癌的风险,会较一般人多出2倍,「戒酒是必要的。」
岁末年终是聚餐、喝酒的高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喝酒的人口高达23亿,其中10亿人为重度饮酒者,长期过量饮酒将导致肝硬化、消化道疾病,酒驾也会引发交通意外,一夕之间,幸福家庭就烟消云散。台湾青少年饮酒情形严重,高中生有3成喝酒、国中生有1成4喝酒,开始饮酒的年龄越低,就有越早演变成酒精成瘾的倾向,专家呼吁修正合法饮酒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甚至是25岁。
肝癌蝉联我国癌症死亡人数前2名已达40年之久,是最致命的「沉默杀手」。近年政府积极投入肝炎筛检及治疗,虽发生数有下降,死亡率却未同步降低。医界观察,随着B、C肝筛检推行,病毒性肝炎引发的肝癌比例逐年降低,非病毒性肝癌则上升,近年增加了2倍之多,最可能是酒精性肝炎、脂肪肝恶化所致。
前职棒总教练李来发因肝癌病逝,享寿68岁。他曾于1992年巴塞隆纳奥运率领中华队赢得棒球银牌佳绩,对台湾棒坛贡献卓着,消息一出令各界哀悼不舍。医师表示,肝癌凶险之处在于它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许多患者发现时往往已进入晚期,造成死亡率居高不下。平常需注意脂肪肝、高血糖及三酸甘油酯是否过高,皆为肝癌背后的危险指标,唯有定期检查才能有效降低憾事发生机率。
知名音乐家詹宏达15日因肝癌病逝,享寿68岁,其兄长、PChome董事长詹宏志也于脸书悲恸证实。医师表示,肝癌成因复杂,包括B、C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黄麴毒素,以及寄生虫等都是危险因子。由于肝癌初期症状与感冒类似,导致患者不易早期发现,使其有无声杀手的恶名。
肝癌名列我国十大癌症死因之一,每年约7千多人死于肝癌,罹患肝癌人数每年则约1万多人;肝病也被视为我国国病,十分值得重视。长期致力于「保肝」医疗、教育工作的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将在9/7(六)上午10:00举办「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衞教讲座,欢迎民眾参加,及早了解肝病问题、注意防范。
一名陈姓外送员去(2023)年4月酒醉随地便溺,引发林姓计程车司机不满,陈男竟徒手勒毙林男,被控杀人罪。士林地院国民法官庭依杀人罪判陈13年6月徒刑,执行完毕后监护3年;案经上诉,台湾高等法院今(27)日驳回。可上诉。
肝病被称为「无声杀手」,除了会导致肝硬化、肝癌,脂肪肝也会让肝臟产生诱发致动脉粥状硬化的发炎分子,造成心血管疾病,增加死亡风险。学界研究指出,克菲尔可改变细菌丛生态,透过肠肝轴机制,减少肝病风险。
人人都会变老,但有的人老得特别快,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表示,不良生活习惯与饮食都会加速老化,这包括长期曝晒太阳、压力大、缺乏运动、常吃加工和高糖分食物、喝酒、抽菸、失眠与长期口臭,都会加速身体从里到外老化。
黄麴毒素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认定的一级致癌物,与肝癌、肾臟癌、胃癌有关。医师就指出,包括「发霉的花生、玉米」、「变质的米饭」、「发苦的坚果」、「没洗乾净的筷子」及「劣质芝麻酱」都可能藏有黄麴毒素,务必要特别小心。
脂肪肝的形成与饮食密切相关,但营养师提醒,有2种看似养生的饮食习惯,却藏着脂肪肝的陷阱,常被人所忽略,也就是「水果」和「素食」,务必要谨慎摄取。此外,脂肪肝在尚未进入肝硬化阶段时,是可被逆转的,应做到避免饮酒、果糖、油炸物,并维持健康体重,以及控制醣类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