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rTMS的搜寻结果,共29

  • 独家》安柏儿罹重度忧郁暴瘦10公斤!每日醒来泪崩不知为何哭

    独家》安柏儿罹重度忧郁暴瘦10公斤!每日醒来泪崩不知为何哭

    从女子团体Roomie出道的安柏儿,曾是被看好的新生代偶像,唱跳实力亮眼,前途光明。然而,2013年团体因唱片公司改组无预警解散,她又遭遇二度解约,演艺事业陷入低谷。安柏儿接受《中时新闻网》专访坦言,当时罹患重度忧郁症,半年内暴瘦10公斤,每天起床莫名泪崩,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在哭什么,长期压力更引发癫痫症,身心状态极度失衡,一度被黑暗吞没。

  • 深层刺激大脑 改善忧郁困扰

    深层刺激大脑 改善忧郁困扰

     现代人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忧郁症成为隐形流行病。根据统计,台湾每年约有40万人以上因忧郁症就医。而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復原期长的困境,也让许多患者陷入无力循环。今年9月,美国FDA正式通过「加速型深层经颅磁刺激治疗」用于重度忧郁症,治疗6周后,8成患者的症状可获改善。

  • 中医大附医完成首例阿兹海默症新药施打 病程延缓治疗正式启动

    随着臺湾迈入超高龄社会,失智症人口逐年攀升。卫福部统计显示,2024年全台65岁以上失智人口约35万人,其中阿兹海默症占七成以上。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22日宣布完成首例阿兹海默症新药「欣智乐」(Donanemab)施打,象徵国内临床治疗正式导入可延缓病程的新型药物。

  • 工程师长期饱受忧郁症缠身 30次经颅磁刺激疗程重启人生

    工程师长期饱受忧郁症缠身 30次经颅磁刺激疗程重启人生

    1名32岁的陈姓工程师长期饱受忧郁症困扰,儘管接受药物与心理治疗多年,情绪低落与失眠问题仍反覆发作。去年因工作压力与家庭变故导致病情恶化,他开始出现强烈的无助感与自我否定。高雄市立小港医院精神科医师廖挥原评估后,建议他尝试重复经颅磁刺,接受30次疗程后,他的情绪逐渐稳定,睡眠品质改善,原本难以专注的工作也能重新投入。

  • 中风后肢体无力、说话含糊 医推磁刺激疗法 助患者重拾生活自理力

    中风后肢体无力、说话含糊 医推磁刺激疗法 助患者重拾生活自理力

    中风是国人主要的失能原因之一,即使在急性期获得及时治疗,仍有许多患者面临手脚无力、语言困难、吞咽障碍或情绪低落等长期后遗症。卫生福利部桃园医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起引进「重复式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简称rTMS),作为中风后復健的辅助治疗,并与物理、职能、语言治疗等专业团队合作。截至目前已累积219位患者的治疗经验。

  • 壮年男加班突昏倒 中风半身瘫痪 復健+1刺激疗法助重启人生

    壮年男加班突昏倒 中风半身瘫痪 復健+1刺激疗法助重启人生

    「才45岁,怎么就中风了?」这是不少家庭在接获急诊通知后的惊呼。新竹台大分院近期接获45岁男性患者,长期罹患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血脂,却忽略健康警讯。在一次深夜加班返家途中突感不适昏倒,紧急送医后确诊为左侧脑中风,导致右半身瘫痪。所幸在新竹台大分院医疗团队即时处置与照护下,病情稳定,随即转入生医医院竹东院区接受后续復健治疗。

  • 长庚推17项高龄创新照护 抽一管血即可打造个人化治疗

    长庚推17项高龄创新照护 抽一管血即可打造个人化治疗

    第2届高龄健康产业博览会今于台北世贸一馆盛大登场,长庚医院动员全体系医院,于1楼A224摊位以「健康守护」、「创新医疗」、「智慧科技」三大主轴、共17项主题提供高龄创新照护特色。

  • 柜买中心领军创柜板生技公司 亮相「2025亚洲生技大展」

    柜买中心领军创柜板生技公司 亮相「2025亚洲生技大展」

    为协助创新企业提升能见度、拓展业务与资金媒合机会,柜买中心率领两家创柜板生技公司参展2025亚洲生技大展,搭建国际展台,为企业挖掘潜在商机,现场交流活络,参观者反应热烈。

  • 温柔前行与尽责守护 桃疗临床心理师与药师荣获双重肯定

    温柔前行与尽责守护 桃疗临床心理师与药师荣获双重肯定

    第11届优良暨资深典范医事人员颁奖典礼8日于卫福部举行,从全台12类医事人员中遴选68名优秀代表,由卫福部医福会执行长林庆丰及副执行长王裕炜等长官公开表扬。桃园疗养院分别由药师郭贻芳获颁「优良奖」,以及临床心理师庄惠心获颁「优良新人奖」。

  • 忧郁症治疗大突破!中大、北荣揭脑波密码 精准打击病灶

    忧郁症治疗大突破!中大、北荣揭脑波密码 精准打击病灶

    在全球对精神健康日益重视的背景下,中央大学认知智慧与精准健康照护研究中心(以下称认知智慧中心)与台北荣民总医院精神部情绪精准医疗中心(PreDIC)携手合作,经国科会及教育部多年支持,为忧郁症个人化精准治疗带来重要突破。团队研究揭示多种关键脑波指标,不仅与忧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更可预测非侵入性磁刺激治疗的效果,未来有望应用于个人化精神健康照护。此项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临床与健康心理学期刊》。

  • rTMS治疗突破中风復健瓶颈

    rTMS治疗突破中风復健瓶颈

     中风不应是人生的休止符!国内一名86岁的婆婆,歷经3次中风,右侧偏瘫且长期失语,过去2年都得靠家人喂食。首次接受「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后,竟主动拿起汤匙,缓慢地将食物送入口中,甚至吃完整只鸡腿。随着疗程进行,她逐渐能低声数出「一、二、三」,看似平凡的行为,对她来说,却是跨出困境的重要里程碑。

  • rTMS经颅磁刺激术 有助改善阿兹海默症认知能力

    rTMS经颅磁刺激术 有助改善阿兹海默症认知能力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利用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域的治疗方法,以往多运用在忧郁症以及因脑中风造成的运动功能受损治疗。近年来,r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在改善阿兹海默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头份市为恭纪念医院神经内科医师卢韵如表示,阿兹海默症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患者的记忆、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rTMS属于非药物治疗,能够透过电磁线圈产生脉衝磁场,通过头皮刺激大脑皮层,诱导皮质神经元产生活动。

  • 南科新兴科技应用计画 公布

     南科管理局为鼓励园区厂商结合学界研发量能,日前公告114年度「南部科学园区新兴科技应用计画」申请案补助,除总奖补助金额4,421万元外,也藉由该计画吸引厂商投入约5,900万元的研发经费;计画成果预计产出17件国内外专利及培养超过120位研发人才,而计画结束后3年内预估将衍生产值约29亿元。

  • 金属中心 开发重复经颅磁刺激系统

    金属中心 开发重复经颅磁刺激系统

     亚太最具规模医疗科技产业盛会-台湾医疗科技展于12月5日~8日在南港展览馆盛大开展!在经济部产业技术司的支持下,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简称金属中心)于展期中展出「自主化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系统」,开幕当日(12月5日)与国卫院、美国NoetherTech公司共同签署技术合作MOU,整合国家卫生研究院动物实验机转研究,交流美国NoetherTech公司治疗处方技术,未来合作竞逐国际医疗市场,共创双赢。

  • 三法人发力 智慧医材放异彩

    三法人发力 智慧医材放异彩

     2024医疗科技展5日揭幕,经济部产业技术司的科专成果主题馆,展示工研院、金属中心及生技中心等三大法人前瞻医疗科技,其中吸睛的有工研院与广达集团旗下达明机器人合作的「智慧空气採样机器人」,国内首例在生技制药场域导入智慧自动化环境品质监管系统,可节省3~4成人力负担。

  • 治疗新利器!非侵入性高频刺激助78岁中风男重生

    治疗新利器!非侵入性高频刺激助78岁中风男重生

    78岁的徐先生患有心房颤动病史,某日夜里出现左上肢无力的症状,随即被紧急送往头份市为恭纪念医院。经神经内科医师卓筱善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立即接受静脉血栓溶解治疗,治疗后,大动作功能逐渐改善,但精细动作仍然明显受限,例如扣钮扣和拿取小物件都颇为困难。为了进一步提升徐先生左上肢的精细动作功能,卓筱善建议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徐先生在接受每日电刺激后合併一个小时物理和职能復健,10天后,他的手指灵活度有了明显提升,一个月后回诊,细动作的灵活度已接近正常。

  • 幼儿性侵创伤 心理治疗宜早介入

    幼儿性侵创伤 心理治疗宜早介入

     北市「培诺米达幼儿园」园长之子,在2022~2023年间性侵多名幼童,受害者至少有20人,手机也被检警搜出600多部犯罪影片,内容包括偷拍、猥亵幼童的过程,引发各界怒火。专家表示,童年遭受性侵害,会让儿童产生长期心理问题,例如情绪问题、偏差行为、精神疾患等,务必寻求专业心理卫生团队的介入。

  • 经颅磁刺激术 助新手妈甩忧郁

    经颅磁刺激术 助新手妈甩忧郁

     迎来新生儿的喜悦时刻,也不能忽视新手妈妈的健康和心理需求,身心科医师提醒,若察觉身边新手妈妈有产后情绪低落问题,应鼓励或偕同寻求身心科专业医疗协助。透过红外光脑功能(NIRS)辅助诊断,加上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有助于新手妈妈走出产后忧郁困境。

  • 投身復健科 涂雅雯致力「把不能变成能」

    投身復健科 涂雅雯致力「把不能变成能」

     内湖国泰诊所院长涂雅雯,同时也担任汐止国泰综合医院復健科主任,执业近25个年头,在復健科行医路上,都会明确告知病人病况,并陪着病人设定合理明确的目标,努力正向朝着目标迈进,期待身体、疾病能有所好转,「把不能,变成能」。

  • 北荣研究:顽固型忧郁症具遗传性

     忧郁症对于社会的影响愈来愈大,然而在这群患者中,有3成以上的人属于顽固型忧郁症(TRD),药物治疗效果并不好。北荣团队研究发现,顽固型忧郁症具有家族遗传性,患者的一亲等罹病风险高出9.16倍,也多了2~3倍得到其他精神疾病的机会。相关研究已在今年4月刊登于国际期刊《JAMA Psychiatry》,并获CNN专文报导。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