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地外文明的搜寻结果,共06笔
大翅鲸(也称座头鲸)是一种分布很广、相对常见的鲸鱼,也是海上赏鲸活动的常见角色。它们可能对我们感到好奇,正在尝试与我们连络,以一种吐泡泡的方式。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1977年发射了一颗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航海家一号」,48年过去,航海家一号已经离开太阳系,成为距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它身上携带了一张「金唱片」,记录着地球的部份影像和声音,就像是海洋漂流瓶一样,拾获它的高等智慧外星生物都可以从中拚凑出地球的歷史和样貌。而拥有无限想像力的皮克斯,将这份属于宇宙的浪漫融会贯通在全新动画片《地球特派员》中。
近日大陆清华大学联合义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观测,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的球状星团磁场梯度和电离气体上限的测量,绘制出更清晰的银河磁场图谱,为理解星团演化和银河系磁场提供了新的视角。
美国哈佛大学知名天文学家罗布(Avi Loeb)说, 人工智慧(AI)其实是一种「外星智慧」,他直言,它将超越人类。但他也指出,「身为一个物种,维持优势对我们来说是必要的,但[...]我们并非创造的顶峰」。
据观察者网报导,今年9月,大陆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天问三号」火星採样返回任务的实施时间将提前2年,由2030年前后提前至2028年前后。此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美国引发热议。据美国「太空」网(Space)10月31日引述美国专家直言,若中国成功领先美国进行火星採样返回,这将成为又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Sputnik Moment)。该网站9月曾刊文分析,中国提前两年实施任务,意味着最早可能在2031年将火星样本带回地球,这比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计画中的2040年领先足足9年之久。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14日消息,人类梦想移居火星,首要克服火星缺乏氧气的环境。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罗毅、江俊、副教授尚伟伟团队与深空探测实验室张哲研究员等合作,採用中国科大机器化学家「小来」平台,高效融合人工智慧和自动化机器实验,利用火星陨石制备出实用的产氧电催化剂,在2个月内就完成需要穷举2000年才能完成的复杂优化工作。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以〈Automated synthesis of oxygen-producing catalysts from Martian meteorites by a robotic AI chemist〉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并被编辑选为当期热点论文予以专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