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窠坑溪的搜寻结果,共13笔
新北市五股溼地位于成芦桥旁,曾一度乾涸,歷经新北市政府与荒野保护协会合力栖地营造,如今已重现生机。工程完工后,吸引池鹭、小水鸭与矶鹬等多种鸟类栖息觅食,成为北台湾候鸟迁徙的重要中继站。
新北市政府水利局致力营造友善亲水空间,大窠坑溪第二期整治工程已于114年5月顺利完工,延续第一期「近自然工法」将原本封闭的三面光水泥渠道,转型为绿意盎然、生态丰富的亲水廊道。全长925公尺的整治范围内,自坚实桥至山脚溪桥,採用曲线格梁、原木丁坝与块石挑流,提升水质与生态栖地条件,成功营造出多样水域型态与「生态跳岛」,目前已观察到超过82种野生动植物,包括红冠水鸡、翠鸟与黄绿泽蟹,生态復育成效斐然。
新北市泰山区大窠坑溪为「还河于自然」示范河域,新北市府斥资1亿5677万元打造,从坚实桥至山脚溪桥,全长925公尺,採用「近自然工法」保留原河川地貌。新北市长侯友宜11日出席完工典礼,他表示以「近自然工法」营造水域型态及栖地条件,还原河道景观,并建立长达约1.3公里的景观绿廊,提供在地民眾散步、亲近自然的好场域。
新北市泰山区大窠坑溪为全台首座「还河于自然」示范河域,先前一期工程将原本的水泥河道改成结合生态、景观与休憩的水岸环境,备受好评,二期从去年1月开工至今,市长侯友宜今(11)日出席完工典礼表示:这项建设是大家看得到、用得到!随即和水利局长宋德仁、 泰山区长林俊宏等人进行启动仪式。现场近百人参与,气氛热络。
新北市「四大黑龙江」昔日臭名远播,水利局推动水安全、水清净、水育乐、水渗透、水生态、水文化「六水治理策略」,经过6年整治及生态復育,如今芦洲鸭母港沟、板桥湳仔沟、中和瓦磘沟及中和藤寮坑沟环境復原,河川「活」起来,真正实现「我家门前有小河」的美好愿景。
新北市「四大黑龙江」昔日臭名远播,水利局推动水安全、水清净、水育乐、水渗透、水生态、水文化「六水治理策略」,从截污、接管污水,到引进清水、用自然工法修復溪流,经6年整治及生态復育,如今芦洲鸭母港沟、板桥楠仔沟、中和瓦磘沟及中和藤寮坑沟环境復原,让河川「活」起来,真正实现「我家门前有小河」的美好愿景。
五泰轻轨规画进入关键阶段!新北市长侯友宜25日在「泰山区114年行动治理座谈会」上表示,五泰轻轨对泰山、新庄等区域发展至关重要,将串联芦洲、三重、五股、泰山、新庄,并延伸至板桥与中和。他强调,目前轻轨计画已进入综合规划及环评阶段,正由中央进行审查,希望能够儘速核定,让地方发展不再受限。
大窠坑溪位于新北市五股与泰山区交界处,两侧多为工厂及居民住宅,该河段的两侧护岸年份已久,混凝土剥落及钢筋锈蚀严重,新北市水利局预计明年施作修缮工程,总工程经费3000万元,其中2100万为中央补助,盼赶在汛期前完工,确保防汛安全。
新北市泰山区大窠溪16日遭排入不明废水,导致溪水变成红色,环保局接获通报后派员前往稽查,昨(17)日查出为附近的非法皮革染整厂所为,而业者在稽查时还一度拒绝开门,直到市府发动联合稽查,才顺利进场,最后查获业者未依规定取得工厂登记证,并有违反《空气污染防制法》及《水污染防制法》行为,除依法告发也当场命其立即停工。
新北市水利局以「生态治水」为目标,于2022年4月起以近自然工法整治泰山区大窠坑溪,一期工程成果卓着,获中华建筑金石奖、国家卓越建设奖肯定,为持续优化大窠坑溪环境,二期工程已于今年1月10日开工,预计年底完工。届时一、二期工程串连,民眾将可享有长达1.3公里生态多样的亲水环境。
新北市政府水利局为改善泰山区大窠坑溪的环境,在今年1月10日开始进行二期整治工程,预计年底前完成。届时,当地居民将能够从一期工程的半山雅公园,沿着新设的步道一路到达二期工程的山脚里公园,体验长达1.3公里的亲水空间、通勤绿廊和休憩广场,欣赏各种不同的生态景观,与身处于动植物环绕的自然环境中。
「新北市瓦磘沟渠底改善工程」及「藤寮坑沟排水及大窠坑溪水环境营造统包工程」荣获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2023年工程环境与美化奖」工程生态与环境类优等,水利局今(27)日在市政会议上,将此殊荣献给市府,并感谢评审委员对水利局工程的肯定。
新北市水利局今(8)日公布中和藤寮坑沟及泰山大窠坑溪水环境改善工程一年的生态调查监测结果,发现两处经改善后,物种竟分别多达188种与197种,更有台湾特有种八哥、五色鸟等稀有动物现踪,显见復育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