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宋晏仁的搜寻结果,共32笔
现代人易感压力大,家庭医学科医师宋晏仁表示,长期压力会影响神经及内分泌系统,也是肥胖和糖尿病的共犯。他建议从运动、深呼吸、冥想、摄影、睡觉找到属于自己的高效休息方式,远离慢性压力的牢笼。
骑机车穿拖鞋是许多台湾人的日常,但足踝外科医师朱家宏提醒,这种穿法潜藏高度风险,因脚部由皮肤、骨头与肌腱组成,结构脆弱,一旦发生车祸,即使没有骨折,足后跟或足背的软组织也可能撕裂,造成长期疼痛甚至永久变形,过去就有田径国手因穿夹脚拖骑车意外受伤,运动生涯一度中断。
许多人有喝咖啡的习惯。无毒教母谭敦慈表示,喝咖啡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保护肝臟,她每天都会喝咖啡,也会加点肉桂粉,不仅好喝,还能加强降血脂的效果;减重医师范亚萱则提醒,肉桂含有香豆素,过量摄取可能增加肝臟负担,一天最好不要超过1茶匙。
全台有200多万名糖尿病患,控制血糖成为重要课题。减重医师陈威龙表示,研究发现第二型糖尿病患,每天喝30毫升的苹果醋,8周后不仅体重下降,也能改善血糖、血脂,想瘦身、改善高血糖与高血脂者可试试看。他并透露,自己靠着餐前喝苹果醋等饮食控制方法甩肉20公斤,且15年来未復胖。
很多人都想减重,却也都有失败的经验。家医科医师魏士航分享他的体重曾高达90多公斤,试过健身、打瘦瘦针都失败,后来他发现最重要的就是要吃对早餐,以211餐盘为基础下,他在8个月甩肉20公斤,也提醒早上若时间太赶,可吃茶叶蛋补充蛋白质,淀粉则推荐地瓜,份量不少,又有饱足感。
在台湾约每半个小时,就新增一名大肠癌患者。家医科医师李思贤表示,台湾人罹患大肠癌的机率,高居亚洲第一、全球第六,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分析原因主要与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包括摄取膳食纤维不足、爱吃高油高糖的食物、久坐不动、缺乏健康意识及肥胖。
现代人健康意识抬头,多数民眾都认为食品「不含防腐剂」吃起来比较安心,对此食安权威文长安直言,不含防腐剂放久却不坏的东西,代表加了很多添加物,虽然防腐剂不是好东西,但也不是最坏的,复方添加剂在加成作用之下,伤害人体的威力比防腐剂更强;他强调,适量食用没问题,但过量可能发生慢性食品中毒。
很多人爱吃凉拌皮蛋豆腐。不过食安专家文长安表示,坊间许多嫩豆腐是使用葡萄糖酸内酯(GDL)作为凝固剂,葡萄糖在代谢成葡萄糖酸内酯的过程中,可能释放不利于健康的自由基,建议吃这类豆腐时要加热,才能除去自由基,不建议吃凉拌豆腐。
很多人有喝茶的习惯。家医科医师魏士航表示,喝茶有助保护心血管、降低血压、血脂,还有研究发现,常喝茶的人有助改善胰岛素阻抗,帮助血糖控制,常喝茶的人出现糖尿病前期的风险,比不喝茶族群低了15%,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更是减少了28%,其中又以喝普洱茶效果最明显。
许多人为了健康,会尽量减少油脂摄取,甚至完全避免,这样的饮食可能让身体出问题。医师宋晏仁分享案例指出,有美国病患20年来都不碰油,只吃水煮食物,之后皮肤开始出现溃烂,看遍医生都没效,直到开始摄取油脂,吃五花肉后才好转,中医师胡乃文听后也觉得惊讶。
不少人担心水果甜度高,吃了容易发胖、不利血糖控制,但其实选择正确就能安心吃。医师宋晏仁指出,蓝莓等浆果类是他最推荐的食物之一,适量食用可以满足对甜的需求,但又不会让血糖爆升,是相对温和的水果。
告别肥胖!享瘦有感不走冤枉路
前言:阳明创校时,以荣总系统作为教学医院和训练医院,也在第一年参加大专联考时以此为号召,一举就成为医科拔尖学子的第二志愿,并为臺湾偏乡医疗作出贡献。 然而,一直没有自己的附设医院,是所有阳明师生和校友心中的痛。从韩韶华校长开始便积极与臺北荣总洽谈,讨论荣总作为阳明附设医院,但是基于许多主客观因素,这个构想歷经几任校长的努力,却始终功败垂成。 吴妍华说:「臺大、成大有医院的收入,私立的医学大学所属医院,也有经费回馈大学。阳明没有附设医院,学校经营必须省吃俭用,阳明的辛苦一言难尽。」 因此,她接任校长的「政见」之一,就是要帮阳明争取附设医院,她很清楚,这是需要长期奋斗的目标,在找到附设医院之前,她先积极进行与外部医院的结盟与合作,包括效法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和波士顿地区医院的合作模式,和臺北市立联合医院结盟,签订一个全面性的教学医院合约。 为什么已有荣总作为教学医院,还要争取附设医院?吴妍华指出,创校以来,很感谢臺北荣总为阳明培养很好的临床人才,但因为北荣只是教学合作医院,也收他校医科实习生,阳明学生在荣总没有特别待遇,出路也受限;其二是,阳明是国内唯一没有附设医院的国立医学院,对实习、临床教学研究及医院领导人才培育等方面,与拥有医学中心的臺大和成大比,相对处于弱势;第三,没有附设医院,教育部就不会编列相对应的预算,阳明医科生的资源就比较少。 因此,吴妍华担任校长之后,念兹在兹的就是一定要为阳明争取到附设医院。
俗话说,人一辈子都在与减重为伍。为何减重如此困难?其实,你可能用错方法了。许多人为了加强减重效果,天天运动,食物甚至无盐无油,但体重不减反增,令人气馁不已。医师许芷瑜表示,过度运动、只吃水煮餐或不吃淀粉,都是「冤枉胖」的罪魁祸首。
过年期间难免大鱼大肉,导致不少人出现胀气等不适症状。对此,胃肠肝胆科医师钱政弘引述一项医学研究指出,饭后散步且採取双手交叉在腰后、低头步行的姿势,可有效缓解饭后腹胀,改善幅度甚至优于使用促进肠胃蠕动的药物。
多吃新鲜蔬菜有益健康,但得用对方法。减重医师宋晏仁表示,他最不推荐的青菜料理法,就是烫青菜,因为大部分青菜都是水溶性的营养素,烫完后营养精华都留在汤里,反而不如喝那碗青菜汤比较营养,建议可採油水炒青菜方式,保留烫青菜的水加上一点油,就能吃进青菜满满的营养。
依调查显示,全台糖尿病人数已突破250万,且以每年16万人的速度持续增加,如何控糖是重要议题。家医科医师李思贤分享一起案例,一名43岁男性患者原本糖化血色高达14,但靠着饮食调整,努力戒掉加工食品,以及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结果1个月后,数值获得显着改善,免于打胰岛素的命运。
胰岛素阻抗与罹患糖尿病有密切关系。对此,减重专科医师陈威龙分享4个有效解决胰岛素阻抗的方法,包括减少餐与餐之间的零食、饭后运动、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以及避免长期暴露在蓝光下。其中他提到,研究指出,长期接触蓝光可能会产生胰岛素阻抗与高血糖,建议减少使用3C产品,以降低其危害。
有些人怕胖,根本不敢碰油。家医科医宋晏仁表示,完全不吃油,会让细胞膜缺损,健康一定出问题,他分享有位崇尚茹素、无油饮食的患者,皮肤溃烂20年,怎么治都治不好,后来听到脂肪有益健康的论点,吃了几片五花肉,皮肤溃烂竟好转,再回復无油的茹素饮食,皮肤又烂了,让患者直呼「邪门了。」
想要保护大脑健康,正确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对此,胸腔暨重症医学科医师黄轩表示,根据研究显示,长期摄入高糖、高油类食物,会破坏大脑神经形成一片「浆糊海」,阻拦胰岛素的正常作用,从而导致罹患糖尿病风险增加,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