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控血糖的搜寻结果,共72笔
全台有200多万名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成为重要课题。耳鼻喉科医师曾家承分享最新研究,饮食、运动有助于调控血糖,若长期执行,糖化血色素平均可下降1.8%,不过,他也强调成功的关键在于决心,如果一天药量在2、3颗以下的糖尿病患者,理论上有可能透过严格饮食与运动,达到减药或不需用药的状态。
近些年来瘦瘦针超夯,但1针约上万元,让不少想甩肉的小资族却步。营养师高敏敏表示,不只瘦瘦针能刺激GLP-1的减重机制,含有绿原酸的地瓜叶也办得到,且有「平民蔬菜王」之称的地瓜叶还富含植化素等多种营养,能减重、稳血糖、护肝与健骨,也没有瘦瘦针可能导致的噁心、呕吐等副作用,是CP值超高的「瘦瘦菜」。
秋天是柿子的产季,营养师薛晓晶指出,柿子的多种植化素,有助于控血糖、降血脂、抗发炎,但因其含单寧酸,应避免与高脂肪、高蛋白、高铁质及酒精类食品同吃,甚至直接空腹食用,以免肠胃不适,更应和药物服用时间隔2小时,以免影响药效。
一名65岁男性退休后原本开心享受生活,却逐渐出现记忆力与学习障碍,经联新国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林卫邑诊察,虽发现患者左侧丘脑有血管栓塞,但其症状随时间日渐加重,脑血管疾病可能不是记忆力障碍主因。进一步透过类淀粉蛋白正子造影(PET-CT)确诊为阿兹海默症。他指出,此类病症初期常与老化混淆,若未及早辨识,恐延误治疗时机。
有些人不敢吃芒果,担心太甜会让血糖飙。食安专家韦恩表示,美国研究发现,即使是每天吃很甜的芒果,不仅有助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能降低体脂肪,效果比吃低糖谷物棒还要好。营养师薛晓晶表示,芒果确实营养丰富,但也不能卯起来吃,最佳摄取量为一次半颗中型芒果。
内臟脂肪过多易导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风险,很多人以为改善只要靠少吃就好,但其实「吃对」更关键。医师邓雯心指出,想减少内臟脂肪,可多吃蛋白质、纤维与植化素,能增加饱足感、稳定血糖、帮助人体抗发炎,让内臟脂肪不容易堆积。
全台糖尿病患已破250万人,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营养师杨斯涵分享研究指出,秋葵萃取物能改善高血糖,在小鼠实验与人体实验均发现能降低血糖,富含果胶的黏液能减缓糖分吸收,帮助血糖稳定,料理时不要去掉。
想减重、控血糖或改善慢性病风险,单靠食材选择可能还不够。营养师吴映蓉分享「时间营养学」概念,提醒进食时间的重要性。经常跳过早餐的人,糖尿病风险会高出33%,深夜进食会导致代谢大乱,而限时饮食可以帮助减重、改善血糖和血压。若能养成和生理时钟同步的饮食习惯,不用刻意挨饿,也能顾代谢、降低慢性病风险。
吃完大餐血糖易飙升,饭前「动一动」就能改善。营养师吕美宝实测发现,自己在吃蕈菇浓汤与义大利麵前,快走30分钟做一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饭后血糖仅上升29 mg/dL,没有她担心的暴衝情形,机制就在于运动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率,进而减少血糖剧烈波动。
很多人有喝咖啡的习惯。食安专家韦恩表示,一项日本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喝3杯以上咖啡的人,因血中的脂联素浓度上升,有助于降低血糖与预防动脉硬化,但这仅适用于BMI 25以下的正常体重者,在过胖的族群,则看不到这种保护效果。
世界阿兹海默症日前夕,国卫院宣布将发布失智风险管理白皮书,呼吁40岁起即为失智预防黄金期,除了及早控制14项可控风险因子外,更提出「顾腰围、控血糖、压不衝、脂不高、肾要好」全方位护脑五守则,积极落实健康管理,将可有效延缓或预防失智症。
脂肪肝可能造成肝臟持续发炎。内分泌医师杨江奕表示,脂肪肝主要是因肝细胞内堆积太多三酸甘油酯形成的油泡,跟肥胖造成的胰岛素阻抗性有关系,也因此第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脂肪肝机率高达5至7成,严重恐导致肝癌,这类患者更要积极减重,控血糖又防癌。
台湾有近10万人洗肾。无毒教母谭敦慈表示,想要保护肾臟,除了多喝水,少吃高油、高盐、高糖等伤肾食物之外,她非常推荐吃洋葱,洋葱含有丰富的槲皮素、硫化物等抗氧化物质,除了能保护肾臟,还有助于血糖控制。
全台有200多万名糖尿病患,控制血糖成为重要课题。减重医师陈威龙表示,研究发现第二型糖尿病患,每天喝30毫升的苹果醋,8周后不仅体重下降,也能改善血糖、血脂,想瘦身、改善高血糖与高血脂者可试试看。他并透露,自己靠着餐前喝苹果醋等饮食控制方法甩肉20公斤,且15年来未復胖。
西瓜含水量高,不仅清凉消暑,还富含多种营养素。营养师高敏敏指出,西瓜好处虽多,但千万别吃过量,一天最多吃饭碗的8分满就好,否则害血糖波动、伤胃又伤肾。至于选红肉还是黄肉好?其实各有优点,黄肉瓜胺酸含量较多,帮助血管放松;红肉的β-胡萝卜素则高出黄肉412倍,是护眼的好选择。
彰化1名16岁林姓高中生2年前即检查出有第2型糖尿病,他因为没什么症状而轻忽,常常忘了按时服药,日前他跑步时突然头晕摔倒送医,造成手脚撕裂伤外,经检查因服药不规律,更引发严重的糖尿病併发症「高血糖高渗透压状态」(HHS),虚弱脱水,卫福部彰化医院小儿科主任马瑞杉提醒,第2型糖尿病患者年轻化,也易被轻忽,併发HHS的死亡率1至2成,有致命风险。
网路流传冷饭含有抗性淀粉,可以帮助体重和血糖控制,对此,营养师周亦秀表示,抗性淀粉的热量,只比一般碳水化合物低一点点,如果为了减肥,刻意吃隔餐且未充分加热的冷饭,吃出食物中毒,反而得不偿失。
冷到发抖竟然能够启动身体抗癌控糖的开关。基因医师张家铭表示,研究发现,让身体冷一点、抖一下,有助身体启动棕色脂肪,增加肌肉调控血糖的能力,帮助降低血压、血脂,甚至让癌细胞抢不到糖,达到抗癌效果,建议不妨在冷气房穿少一点,维持摄氏16到20度间,每天30到60分钟。
减重、想控血糖,就不能吃零食吗?只要选择正确,其实是可以的。家医科医师黄煜晏指出,希腊优格、豆花、无调味坚果、无调味海苔都是不错的选择,其中热量低的无糖豆花富含植物性蛋白质,有助稳定血糖、提升饱足感。他认为,吃零食关键在于选择健康的食材、适量的摄取,不仅能补充营养,也能让减重之路多了乐趣。
想控制血糖,进食顺序相当重要,不论有没有糖尿病,饭后的血糖数值都相当重要,过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医师李唐越亲自实测,两天都进食同一款便当,其中一天以肉、菜、饭的顺序进食,饭后血糖出现明显落差。医师洪建德也指出,先吃蛋白质、菜后再吃白饭,能有效减少胰岛素阻抗,稳定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