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泌尿部的搜寻结果,共20

  • 摄护腺癌精准医疗 专家开讲

    摄护腺癌精准医疗 专家开讲

     根据健保大数据报告,2024年摄护腺癌的发生个案为9,858人,死亡个案为1,897人,是男性第三大癌症,更是近年来癌症增加比例最高的癌症。童综合医院研发创新中心欧宴泉院长指出,摄护腺癌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男性在40岁之后即有风险,且随年龄增加罹病率逐渐上升。唯有及早发现、採取个人化精准治疗,才能有效提升治疗成效与病人生活品质。

  • 强化急重症医疗!台大云林分院9新主管、16位新医师团队报到

    强化急重症医疗!台大云林分院9新主管、16位新医师团队报到

     台大云林分院医师及主管大换血,共有9名新主管、16名新进医师报到。院长马惠明表示,这次网罗较多急、重、难症医师,打造更有韧性、更具前瞻性的健康照护网络。

  • 一夜七次尿 当心膀胱过动症作祟

    一夜七次尿 当心膀胱过动症作祟

     一名40多岁男性常常尿急,有时候甚至还来不及走到马桶就尿了出来,不得已只好塞一条小方巾在裤裆里吸附尿液,晚上更是「一夜七次尿」,困扰不已。医师指出,尿急、频尿与夜尿是3个最恼人的下泌尿道症状,除了摄护腺肥大、泌尿道感染这两大祸首,也可能是膀胱过动症在作祟。

  • 肺癌连21年癌王 摄护腺、卵巢癌死亡率升

    肺癌连21年癌王 摄护腺、卵巢癌死亡率升

     癌症连续43年位居国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更连续21年蝉联癌王宝座。癌症标准死亡率持续下降,但「摄护腺癌」、「卵巢癌」却双双上升,主要与老年人口增加、发现时已晚期有关。国健署持续推动5癌早期筛检,今年目标将总筛检量提升至667万人次。

  • 摄护腺癌术后復发 PSMA正子摄影成功揪隐藏肿瘤

    摄护腺癌术后復发 PSMA正子摄影成功揪隐藏肿瘤

    今年62岁的江先生,10年前罹患摄护腺癌,接受根除手术后,摄护腺特异抗原(PSA)一度下降,追踪多年却又异常上升。由于传统影像检查找不出復发肿瘤位置,他决定接受最新摄护腺细胞膜抗原(PSMA)正子摄影,成功揪出骨盆腔内隐藏病灶,并进行放射治疗,至今控制良好、不再復发。

  • 青少年淋病率增逾10倍 恐不孕

    青少年淋病率增逾10倍 恐不孕

     卫福部疾管署统计,我国感染淋病人数持续攀升,10到19岁青少年也不例外,感染人数增加7倍,12年来,感染比率更增加逾10倍。医师指出,青少年感染可能不愿意告知家长而延误治疗,长期可能有不孕风险。

  • 青少年感染淋病不敢就医 医师曝:长期恐不孕

    青少年感染淋病不敢就医 医师曝:长期恐不孕

    青少年性病问题日益严峻,淋病个案在过去12年暴增7倍,家长团体呼吁政府正视问题。泌尿科医师指出,男女都有罹患淋病的风险,尤其青少年不见得会及时就医,长期感染之下,甚至可能导致不孕,加剧少子化问题。

  • LGBT+医疗指引 尊重病患减尷尬

    LGBT+医疗指引 尊重病患减尷尬

     为避免不友善的医疗环境导致多元性别病患延误就医,卫福部订定「LGBT+民眾医疗照护参考指引」,发文国内各大医疗相关学会作参考。这是亚洲第一个由官方拟定医疗指引,性别团体表示,乐见国家医疗跨出这一步。

  • 卫福部准未成年做变性手术

    卫福部准未成年做变性手术

     为建置性平友善就医环境,卫福部订定「LGBT+民眾医疗照护参考指引」,其中针对未成年的12至18岁儿少,若有性别适应困难,经专业团队评估后可执行性别手术。但医界认为,医学至今无法证明儿少何时才算发展成熟,实在太危险。妇女团体则质疑「小孩长大后悔,医生要负责吗?」

  • 9 旬嬷暴瘦剩39公斤查出罹癌!孙女撒娇1句话助力勇敢抗癌

    9 旬嬷暴瘦剩39公斤查出罹癌!孙女撒娇1句话助力勇敢抗癌

    高龄95岁的「阿月嬷」2年前饱受血尿所苦,体重暴瘦剩39公斤,查出罹患第3期肾盂及输尿管癌,但阿月嬷担心手术风险高迟迟不愿治疗,幸在外孙女不断鼓励并说「我们想再多陪妳几年」,终于说服阿月嬷勇敢抗癌。阿月嬷接受达文西手术后,追踪至今无復发迹象,27日在亚大医院切蛋糕欢喜庆祝。

  • 子宫体癌进前10 摄护腺癌窜升

    子宫体癌进前10 摄护腺癌窜升

     2022年国人十大癌症出炉,乳癌稳居第三,更是女性头号癌症,子宫体癌挤进十大癌症末位,摄护腺癌发生人数较前一年大增,从男性癌症第五位窜升到第三位,不容小覷。国健署分析,三种癌症标准化发生率持续上升,但标准化死亡率持平,提醒民眾尽速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 用琴音抚慰人心 台大竹东院区徵音乐志工

    用琴音抚慰人心 台大竹东院区徵音乐志工

    为让新竹台大竹东院区就医环境更加温馨、友善及具人文艺术气息,长期担任新竹台大医院志工的钢琴教师郭峻铵捐赠一架钢琴,并于父亲节当天举办开琴仪式,用多首经典曲目,期望琴声抚慰眾人心灵。新竹台大竹东院区订定每周一及周三上午办理音乐飨宴,也欢迎具有音乐才艺、对音乐演奏服务有热忱的民眾加入志工行列。

  • 暑期手术热潮鬼月禁忌不再 医美手术长者动刀增

    暑期手术热潮鬼月禁忌不再 医美手术长者动刀增

    今晚11时鬼门开,过去不少民眾担心不吉利,会避免在鬼月开刀,但近年医界观察,这样的现象有减弱趋势,就连不紧急的骨科关节手术,仍然排得满满的,且鬼月的手术成功率未有落差。泌尿科医师也发现,暑期许多人放假,如今的病患关心「有空」大于「禁忌」。医美则有年长者动刀增多的趋势,显示时代改变,迷思已逐渐式微。

  • 60岁男引出1公升「奶茶尿」 轻忽腰痛 下场超惨

    60岁男引出1公升「奶茶尿」 轻忽腰痛 下场超惨

    一名60岁男子,几个月前觉得左腰痛,他不理会,近日因血尿就医,才发现输尿管卡了结石,尿液积存在肾臟,造成肾水肿,经引流竟流出1000C.C.咖啡色的「奶茶尿」。医师表示,「奶茶尿」是因细菌滋生,使尿液变浊所导致,积存在肾臟,易导致严重感染,甚至得摘除肾臟,呼吁不要轻忽腰痛、血尿警讯。

  • 摄护腺肥大患者 每5人有1.5人需手术

    摄护腺肥大患者 每5人有1.5人需手术

     摄护腺肥大是每位男性都需面对的问题,正常男性约从20岁起,摄护腺开始堆积组织,约莫到了50岁以上,就可能会有肥大的问题。专家形容这是男性的「宿命」,人人都需要一名泌尿科家庭医师。每5名摄护腺肥大者当中,有1.5人需要手术治疗。若置之不理,身体将出现频尿、尿失禁等代偿反应,但严重时恐尿不出,导致尿滞留、甚至回堵到输尿管及肾臟造成肾积水,出现尿毒症。许多男性提到手术,最怕的就是雄风不振或漏尿,但如今医学上已有新武器,改善排尿的同时,也不影响性功能或尿失禁。

  • 脊损病患復健、追踪泌尿系统不可少

    脊损病患復健、追踪泌尿系统不可少

     因为外伤导致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存活机会与病人受伤时的年纪,受伤的部位以及受伤的程度(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有密切的关连。病人的存活尤其仰赖復健期的动机强烈与否,以及在早期復健以后是否有规律地接受追踪调查。

  • 台北荣总表扬今年廉政楷模 北荣4位名医入选

    台北荣总表扬今年廉政楷模 北荣4位名医入选

    台北荣总为推动「视病犹亲、追求卓越、恪遵伦理、守法守信」的核心价值,提供民眾优质医疗服务,日前特别颁奖表扬院内5名「廉洁楷模」,北荣院长陈威明致词时讚扬5人不仅在医疗服务、教学研究及医务管理等各专业领域上表现卓越,更能以身作则廉洁自持,树立了良好的标竿学习典范。

  • 用干细胞治膀胱无力!台大医师获EAU最佳论文奖 三顾沾光

    三顾(3224)19日宣布,台大医院张尚仁研究团队运用该公司高聚合剂型干细胞(M-Cell纤维母细胞),治疗高龄病患的「膀胱逼尿肌功能低下」问题(膀胱无力)研究,在欧洲泌尿科医学会(EAU)发表,荣获「最佳论文奖」肯定,让国际再度看到台湾再生医疗的实力。

  • 输尿管狭窄 北荣无创支架把「路」打通 病例数达近百例

    输尿管狭窄 北荣无创支架把「路」打通 病例数达近百例

    人体输尿管约有20~30公分,负责运送尿液,但若周遭邻居,如结肠、大厂、妇科器官有难,就会受到波及,导致尿液无法正常输送,传统作法是把尿路重建,或是置放双J导管,但却不是长久之计。30岁的骨肉瘤患者蓝先生,置放双J导管后,经常因感染问题送急诊,住院动辄1~2周,请假几乎都是为了就医。北荣团队以无创支架把「路」打通后,他已过上3年的稳定生活,未再出现感染问题。

  • 性福吗 台男多高估自我实力

    性福吗 台男多高估自我实力

     每年的11月为「鬍子月」(Movember)是全球共同呼吁男性健康的重要月份。台湾男性学医学会针对性功能的研究发现,台湾男性有着高估实力、低估病情的问题,要改善勃起功能,除接受治疗外,也可从生活习惯着手,每周2~3次有氧运动,亦可接受指诊,进行男性凯格尔运动,让肛门收缩,每次3~5秒,每日50次;另日常生活血压、血糖要控制好也很重要。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