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海草床的搜寻结果,共63笔
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16日与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签署「海洋保育与灾防预警合作备忘录」,以韧性海洋为核心,共同建立海洋保育与气候变迁风险预警机制,运用遥测、大数据与数值模拟技术,强化海洋环境变化监测,减缓气候变迁对生态衝击,打造健康韧性海洋。
农业部水产试验所本年度以「草匯蓝碳、藻护健康」为主题,参加「2025台湾国际渔业科技展」,藉以介绍水试所在海草復育及碳匯、繁养殖技术、高效省工移植技术、模组化种植材料及农机具,以及藻类繁养殖技术、新颖加值应用、海藻添加饲料用以减少家畜温室气体排放的科研成果展示及推广宣导。
明台产险迎来加入日本三井住友海上集团(MSIG)2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2日宣布与内政部国家公园署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珊瑚礁与海草床復育,携手打造海洋永续蓝图。
据《科技日报》报导,8月21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表示,自今年7月中旬以来,南沙群岛永暑礁驻岛环保部门与中国科学院岛礁综合研究中心驻站科研人员,在永暑礁近岸海域持续监测到大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活动。
海洋保育署公布最新海龟产卵盘点成果显示,今年自2月至7月多处海域与沙滩皆传出母龟上岸产卵喜讯,復育成果显着。包括屏东垦丁、小琉球、台东兰屿、东沙岛、澎湖望安及南沙太平岛等6地均有母龟产卵的踪迹,是近4年来首度出现全面繁殖的纪录,6地累计已有96只母龟产卵,比去年同期的89只还多,更远高于2022年25只、2023年29只,产卵母龟数量也是4年来同期新高。
台湾海龟产卵季进入尾声,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调查显示,自4月以来,垦丁、小琉球、兰屿、东沙、澎湖望安与南沙太平岛等6处栖地,母龟产卵数量普遍高于往年,创下近年新高,被形容是「龟」影重重的一年,显示保育工作已逐渐见效。
澎湖近年致力復育海草有成,随着海草床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也逐渐提高。继发现已消失一段时间的水彩蜑螺现踪后,水试所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近日再发布台湾新纪录种小喜盐草,成为台湾第4种纪录盐草。
澎湖近年致力復育海草,随着海草床面积的增加,生物多样性也逐渐提高。继发现已消失一段时间的水彩蜑螺现踪后,水试所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再记录到小喜盐草这台湾新纪录种。
海草床和红树林不只是生态保育的摇篮,更是吸碳高手!我国海洋碳匯政策迈入制度化重要里程碑,由海洋委员会与农业部联手提出的「海草復育」与「红树林植林」两项蓝碳方法学,已于7月24日获环境部正式通过,成为台湾首套具科学依据的蓝碳碳匯计算标准,为迈向2050净零排放目标注入新动能。
海洋委员会与农业部联合提报的「海草復育」与「红树林植林」蓝碳方法学,24日经环境部审议通过,成为我国首套具科学依据与操作可行性的蓝碳制度指引。蓝碳指的是如红树林与海草床等海岸生态系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自然碳匯,由于其碳吸存效率远高于陆域森林,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趋势。台湾拥有广大海洋与沿岸资源,在蓝碳发展上具备天然优势,未来将成为净零转型过程中重要的自然解方。
海草对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正面效益,能增加渔业资源外,未来甚至达到抵换碳匯之目的。农业部水产试验所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近年偕同企业和社区等进行海草復育,也开始发现已消失一段时间的水彩蜑螺现踪。
南山人寿连续14年投入「南山守护海洋行动」,从环境教育、溯源管理等作为,长期倡议关注环保议题。今年7月起,展开与国立中山大学「海草復育行动」的合作,除了响应行政院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海洋保育‧携手永续ESG专案」政策外,更希望促进企业、政府、NGO与学术机构之间的协作,透过掌握海草栖地的现况与变化趋势,建构可持续性的行动模式,一同保卫有「台湾蓝碳」之称的海草生态系统,打造健康永续的海洋环境。
贝克氏盐草是重要的固碳生物,海草床更是小型无脊椎动物的庇护所,但近年在气候变迁与海岸开发压力下,国际自然保育联盟将其列为「易危」物种,为此,国立中山大学与公私部门近年积极推动復育计画;而有「溼地杀手」之称的互花米草则再度现踪澎湖海岸,民眾忧心影响生态,希望政府尽速处理,以免面积扩大,影响海洋生态且造成航道堵塞。
中国信托证券永续发展深植企业核心,2024年举办「澎湖海草床復育」行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与海洋环境永续保育。另于文荟馆举办「鲸生鲸世,海好有你」绿色亲子教育活动,倡导海洋保育及培养环保智识;此外,推广运动文化与反毒知识亦不遗余力,携手新北中信特攻举办「摇落!RICHMAN」篮球主题日,吸引近2千人参与,落实推广健康与福祉理念与精神。
受气候变迁及人为开发影响,台湾海草床日益缩减,好好善待动物协会与水产试验所东部渔业生物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择定台东富山渔业保育区推动海草復育计画,并于22日世界地球日完成种植1000颗「泰来草」种子,有望成为继屏东海口后,台湾本岛第二大泰来草海草床。
《今周刊》2021年启动「还海行动」,计画迈入第5年,2025年《今周刊》宣布,将启动1万瓶海草復育计画,号召企业、社会大眾在澎湖海床种下「蓝碳种子」。这次「还海行动2025」与台大生命科学院渔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建置海草培育系统,在校园打造復育基地。同时,行动计画也与苹果剧团合作,将展开全台校园、社区巡演,将海洋生态保护向下扎根。
今(22)日是世界地球日,社团法人好好善待动物协会携手与农业部产试验所东部渔业生物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台东富山渔业保育区种植1000颗「泰来草」海草种子,有望成为继屏东海口后,台湾本岛第二大泰来草海草床。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公私部门、学术与研究各界今天共同倡议「2025还海行动」,以搜集东沙环礁国家公园海草种子为开端,规画结合台湾大学渔业科学研究所建置海草基地,进行海草基因库的繁衍研究。国家公园署署长王成机期许,透过此次合作协议架构,为台湾海草復育灌注科研推力。
海洋中,拥有数以万计的生物,每一个都占有重要的角色。「海草」若比拟为人体器官,就是海洋中的『肝臟』。海草扮演着过滤、稳定及支持生物健康的重要角色,但根据统计发现,全球海草床正以每年1.5%的速度减少;自1930年代起已消失30%的面积。专家警告,若不积极保护及復育,恐对全球造成3大影响!
合库银行多年挹注环保团体认养国有非公用边际土地,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守护生物多样性,日前获财政部国有财产署曾国基署长颁发感谢状,达成实践国土保育、稳健环团运作、绿色金融行库与环境永续发展四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