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王宗豪的搜寻结果,共14笔
8月以来港股加速上涨,正吸引更多外资进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来自韩国的资金增持陆港股超过人民币(下同)50亿元,较去年底增长近3成。
据澎湃新闻报导,「通过一直以来与眾多海外投资者的密集沟通,瑞银深刻地感受到国际市场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正持续升温。」在5月21日举行的媒体分享会上,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这样表示。
中美贸易战持续延烧,外媒指出,身在美国资本市场第一线的200多家中概股上市公司恐首当其衝,面临集体退市风险。据统计,目前有27家中概股企业已具备双重上市或第二上市资格却还未付诸行动,香港正在积极争取这些企业赴港上市。
中美关税贸易战开打,近日传出美国政府可能考虑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摘牌。如果成真,香港将成为中概股回流的主要市场而引起话题。据港交所最新上市要求,高盛估计包含可有拚多多等27檔、总市值达1.35兆元人民币(约1840亿美元)的中概股,或将有资格在香港进行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
美国总统川普突袭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关税从10%提升至20%,并立即生效。中国迅速做出反应,对来自美国的210亿美元农产品加徵10%至15%的关税。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指出,虽然加徵关税对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影响有限,但机械、白色家电、运动服装OEM、生物技术及科技硬体等行业将首当其衝。
瑞银投资银行发布陆股观点,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认为,2025年MSCI中国指数的股价回报将达5-6%,并认为任何回檔都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买点。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近日指出,中国市场投资者情绪正在发生显着变化。过去12个月以来,多数投资者对市场前景较为悲观,但近期随着政府经济政策的明显转向与支持措施逐步落实,部分投资者情绪已明显转向乐观。王宗豪表示,这些投资者目前关注的焦点已从「是否」能扭转经济,转变为「何时及如何」推动经济復甦。
瑞银投资银行研究部表示,大陆股市上周大幅上涨。MSCI大陆指数突破今年5月高位,目前估值为10.6倍动态市盈率,该行认为可能有更大上行空间,尤其是短期,虽然未来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支持力度以及各种政策刺激的执行情况。
2024年以来,陆股表现疲弱。瑞银2日分析,受益于7%的利润增长预期,与一定程度的估值提升,MSCI中国指数在未来3个月至6个月内预计有10%的上涨空间。而大陆下半年财政政策的加速实施,以及美国联准会降息预期将为市场带来正面影响,特别是对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入与经济环境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预期,MSCI中国指数未来3至6个月有约10%上行空间,当中7%来自盈利增长。他解释,拖累上半年盈利增速的高基数效应下半年料减弱,加上按照年初大陆政府预算推断,财政支出下半年料加速。此外,美国联准会下半年或降息75至100基点,亦有助资金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
瑞银亚洲投资论坛(AIC)落幕,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指出,与企业会面的印象是二季度整体国内消费下降,主要因汽车、白电等近期表现较好的行业放缓。展望未来,由于家庭收入增长放缓、出境游復甦,推动海外消费增加以及国内公用事业成本上升,消费可能继续承压。儘管如此,有鑑于房地产政策支援力度加码、股东回报提高以及企业更重视降本,仍对市场持建设性态度。投资方面维持哑铃策略,但对于beta标的,瑞银的偏好从国内消费股转向半导体设备和房地产股票。
大陆经济走向低迷之际,国际货币基金(IMF)宣布,考虑到今年第1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强劲成长及相关政策激励,上调今年中国经济成长预期至5%,并指仍有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专家认为,当前中国市场正处在盘整向上的过程,预料明年将有更强的股市表现。
政策力挺提振房地产的背景下,外资对大陆房市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担忧下降,也有信心回到大陆市场。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表示,截至5月22日的一周,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净流入15亿美元,其中大陆股市净流入2.6亿美元,且欧美主动型长仓基金卖出中概股的速度减缓。
今年大陆A股虽有官方利多政策迭出加持,市场人气依旧冷淡。然而,瑞银最新报告指出,预计2024年MSCI中国指数将有15%的上涨空间,其中,近年在大陆官方严管下低迷的互联网,成为明年最被看好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