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生物燃料的搜寻结果,共39笔
据观察者网报导,当地时间10月14日,美国总统川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威胁,声称中国「故意不买」美国大豆是一种「经济敌对行为」,他考虑终止在食用油以及其他贸易领域的业务往来。川普声称,美国完全可以「自己生产食用油」,「不需要从中国进口」。
壳牌(Shell)在周二表示,由于放弃鹿特丹的生物燃料计画,预计将在第三季带来6亿美元的损失。同时之间壳牌也指出,液化天然气(LNG)产量将会提高,天然气交易业绩也会有所改善。
她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河南省的东北门户。
综观近一周芝加哥(CBOT)谷物期货涨跌互见,本周预测美国粮食带将迎来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降雨,其中玉米期货连三日收低;大豆市场,上周五预期生物燃料政策将刺激对豆油的需求,期价触及两周高点,本周受有利天气影响回落;小麦市场,由于全球小麦供给充裕,期价走势偏弱,截至周四较上周五比大豆下跌2.29%,玉米下跌1.65%,小麦下跌0.87%。
综观近一周芝加哥(CBOT)谷物期货涨跌互见,其中大豆期货价格周初先跌,因受美国作物状况改善的压力,一度跌至三个月低点;玉米期货价格在上周五创下合约新低后,本周先是空头回补推高期价连日走高,小麦期价上周曾一度涨至一周高点后回落;本周迄今大豆上涨2.53%,玉米上涨3.03%,小麦下跌1.65%。
为加速企业落实节能减碳与ESG永续治理,桃园市长张善政17日率领市府团队前往荣获「桃金企业奖-ESG环境永续奖」的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龙潭厂,实地参访该公司在再生能源应用、循环经济与低碳创能等面向的具体成果。张善政表示,市府将持续以标竿企业为学习典范,协助更多在地厂商强化自主减碳与碳费应对能力,共同迎战碳定价时代。
综观近一周芝加哥(CBOT)谷物期货涨跌互见,其中豆油期货触及 20 个月来的最高点,大豆价格触一个月高价,玉米期货跟随大豆期货上涨,因受美国生物燃料混合提案的支撑,该提案可能会增加需求,小麦期货价格触及一周高点。
综观近一周芝加哥(CBOT)谷物期货涨跌互见,受美中国贸易休战乐观情绪消退,加上天气预报整体利于农作物生长,致谷物期价本周走势偏弱,其中大豆及小麦期货跌至一周多以来的最低价,玉米涨跌互见,近一周迄今大豆下跌0.90%,玉米下跌0.06%,小麦下跌3.48%。
美国总统川普对全球发动无差别「对等关税」贸易战,中国大陆受害最重,但第一时间就宣布反制措施,显得胸有成竹,除对内循环经济有战略自信外,近年包括金砖10国在内的全球南方经济势头看好,与中国大陆政治、经济关系日趋紧密,让中国应对美国关税战有充裕的迴旋空间。
美国总统川普对全球发动无差别「对等关税」贸易战,中国大陆受害最重,但第一时间就宣布反制措施,显得胸有成竹,除对内循环经济有战略自信外,近年包括金砖10国在内的全球南方经济势头看好,与中国大陆政治、经济关系日趋紧密,让中国应对美国关税战有充裕的迴旋空间。
欧洲股市周一收盘创新高,其中国防股领涨;由于随着美国压力不断增加,投资人认为欧洲地区将增加军事支出。
中国大陆造船业近年爆发式成长,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实际订单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且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共14种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2024年更接下了全球7成造船订单。大陆造船能力对国际贸易、航运、供应链都影响深远。
中国大陆造船业近年爆发式成长,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实际订单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且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共14种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2024年更接下了全球7成造船订单。大陆造船能力对国际贸易、航运、供应链都影响深远。
1月7日开始的洛杉矶大火让人瞠目结舌,全球各地在电视机前,眼睁睁地看着烈火吞噬掉一栋栋豪宅,损失超过2500亿美元,不但是美国歷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也让相当于台湾GDP1/3的财产付之一炬。
1月7日开始的洛杉矶大火让人瞠目结舌,全球各地在电视机前,眼睁睁地看着烈火吞噬掉一栋一栋的豪宅建筑,损失超过2500亿美元以上,不但是美国歷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也让相当于台湾GDP1/3的财产付之一炬。
欧洲议会最大政治团体正在推动一项提案,要弱化欧盟禁止汽车碳排放的政策。
北科大师生团队参与「2024年台湾创新技术博览会」发明竞赛,抱回金牌奖3件、铜牌奖2件、微星科技企业特别奖1件等6项大奖,创下本校歷来最佳成绩。
德国豪华车厂BMW的执行长在周二指出,欧洲必须取消从2035年起禁止销售化石燃料汽车的命令,除了可以减少对中国电池供应链的依赖,同时也可以发挥欧洲的技术优势。
据环球网引述美国《华盛顿邮报》9月18日文章,刘玮自称「爱海捐躯客」,自2022年从北京某企业辞职以来,就一直在河北廊坊的工厂仓库内经营一家企业,专门从事粉碎文件和销毁其他个人信息的业务。这并非一门特别赚钱的生意,直到刘在去年初抓住一个「蓝海」市场:希望销毁婚纱照的城市离婚群体。
面对气候变迁压力与净零碳排要求,驻新加坡代表童振源指出,在近3000名东南亚受访者中,有近7成支持太阳能作为清净能源选项,仅1成支持核能,是共8种清净能源选项中的第7名,不过其支持度也较去年上升3.8个百分点,在受访国家中,又以新加坡支持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