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糖尿病前兆的搜寻结果,共08笔
美国史丹福大学医学院(Stanford Medicine)近日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人体血糖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反应,可能为新陈代谢状态提供关键讯息,有助于辨识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的初期徵兆。另外,三餐食物按照特定顺序摄取,有助于降低血糖飙升速度,降低肥胖助因。
吃完饭后容易晕眩甚至想睡?长期严重便秘?当心两件事放在一起可能不只是消化问题。有网友表示自己饭后出现头晕想睡的情况,还伴随着一个月才上一次厕所的便秘问题,医师张家铭对此表示,这可能牵涉血糖代谢与肠道菌相失衡的状况,建议要做空腹血糖与糖化血色素、肠道菌相检测等4种检查。
糖尿病为国人常见的慢性病,不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还有年轻化趋势。减重专科医师周建安就提及,临床上遇过最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大概只有18、19岁,起初是为了减重而就诊,没想到一抽血就发现血糖值异常,确诊为糖尿病。他并列出糖尿病4大无痛症状,包括皮肤变黑、体重不正常下降、吃多喝多尿多,以及视力模糊,一旦出现务必尽快就医检查。
超慢跑正夯!医师和復健医师都支持完全没运动的人或年长者,把门槛低、好上手的「超慢跑」当入门,靠降低运动强度来提高持续时间,但也呼吁要做足热身和收操,并搭配节拍器跑才不会受伤,临床试验也发现,每分钟跑180步的节奏最温和,「先求有,再求好!」
全台有200多万名糖尿病友,而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器官就像泡在糖水里,有可能增加心肌梗塞、脑中风与失明的机会,新陈代谢专科医师周建安表示,糖尿病诊断需靠抽血,但民眾也不妨观察自己是否有出现皮肤皱折处变黑、吃多喝多尿多、觉得疲惫、尿道感染、视力模糊、体重莫名下降、伤口难癒合等7个糖尿病无痛症状,及早有所警觉。
全台有200多万名糖尿病友,要预防糖尿病,甚至「逆转」糖尿病前期,医师表示,可以良好饮食与运动控制、每周运动150分或药物控制3招着手,研究显示每降1%体重,可降16%糖尿病风险,若已有血糖高或胰岛素阻抗的糖尿病前期现象,建议先减掉7%体重,有机会回归正常,避免罹患糖尿病。
一名女网友分享,为了让公公饮食健康,她开始帮忙做便当,而老公就跟着一起带便当,某天她发现老公的便当只吃一口就没吃了,好奇询问才知竟是臭酸了,但公公的便当却一粒米都不剩,一问才知公公认为是媳妇用心做的饭菜,就全部吃下去,如今吃坏肚子狂拉,让原PO愧疚到大哭,也引起网友讨论。
台湾洗肾盛行率冠居全球,而造成洗肾率高的最大因素,即糖尿病控制不佳。对此,义大医院减重中心、家庭暨社区医学部主治医师陈昱彰指出,含糖手摇饮可说是台湾文化缩影,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增加糖尿病风险,不可不慎。由于精致糖会对血糖造成影响,他建议糖友日常可选用天然食材中的甜份,像是无糖优格、带有甜味的红枣、桂圆、枸杞等来替代,避免血糖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