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雨量站的搜寻结果,共54

  • 影》凤凰进逼!马太鞍溪暴涨淹没便桥 台9线成水道

    影》凤凰进逼!马太鞍溪暴涨淹没便桥 台9线成水道

    受凤凰颱风与东北季风共伴效应影响,花莲昨晚开始下起大雨,造成马太鞍溪水暴涨,不仅淹过桥梁涵管便道,泥水更不断从万荣明利村溢流至台9线230公里处,北上车道也被水淹成水道,警方已在万里溪桥南端展开管制,确保用路人安全。

  • 宜兰山区雨量上看850毫米!北横、中横、苏花恐预警性封闭

    宜兰山区雨量上看850毫米!北横、中横、苏花恐预警性封闭

    受东北季风及「风神」颱风外围环流共伴影响,宜兰今晚(20日)起雨势骤强,气象署预测至22日止,山区累积雨量可达430至850毫米,达「超大豪雨」等级,并不排除出现短时强降雨。公路局提醒,山区道路坍方、落石风险高,北横、中横以及苏澳至东澳路段都有可能预警性封路,呼吁用路人非必要勿上山。

  • 塔寮坑二抽水站自动化2026年6月完工

    塔寮坑二抽水站自动化2026年6月完工

     新北市新庄地区地势较低洼,长年面对积淹水风险,「塔寮坑二抽水站自动化」工程17日启动,预计2026年6月完工。透过自动化工程,抽水站建立一套「中央监控环状网路」,可根据水位自动启停,大幅提升防汛效率。新北市长侯友宜出席启动仪式时强调,新北市已连续14年获国土署雨水下水道考评「优等」,抽水站升级为自动化,让防洪迈向「零时差」。

  • 新庄塔寮坑二抽水站自动化工程启动 防洪迈向零时差

    新庄塔寮坑二抽水站自动化工程启动 防洪迈向零时差

    新庄地区地势较低洼,长年面对淹水风险,新北市水利局17日启动「塔寮坑二抽水站自动化」工程,预计2026年6月完工。新北市长侯友宜出席启动仪式时强调,新北市在治水、防洪工作上不断精进,已连续14年获国土署雨水下水道考评「优等」,抽水站升级为自动化,将更快速地因应极端强降雨,让防洪迈向「零时差」。

  • 花莲马太鞍溪桥涵管便道今通车 限速30公里、全时监控

    花莲马太鞍溪桥涵管便道今通车 限速30公里、全时监控

    花莲县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9月23日溢坝溃决,造成光復乡及周边村里灾情严重,因台9线马太鞍溪桥遭冲毁,台9线交通中断而需改道花46线箭瑛大桥、193线及台11甲线,原500公尺距离增至20公里,且道路狭小拥塞,往来不便,在交通部公路局日夜抢修下,马太鞍溪桥涵管便道今下午15时顺利提前通车。

  • 五个坚持  陆智库报告解析新时代长江治理方略

    五个坚持 陆智库报告解析新时代长江治理方略

    新华社报导,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26日以中英文向全球发布智库报告《碧水奔腾万里情——新时代长江治理的成就启示与世界意义》,全文1.6万余字,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长江治理的歷史性成就、科学方略和世界意义。

  • 堰塞湖溢流水淹光復乡 傅昆萁:农业部昔称「无立即溃堤危险」

    堰塞湖溢流水淹光復乡 傅昆萁:农业部昔称「无立即溃堤危险」

    受强颱桦加沙外围环流影响,花莲山区持续降下豪大雨,万荣乡马太鞍溪堰塞湖今天下午2时40分发生溢流后,大量泥水宛如泄洪般滚滚而下,1小时内直接灌入光復市区,而在立法院8月15日三读通过的600亿「中央政府丹娜丝颱风及728豪雨灾后復原重建特别条例案」,当时国民党就提出附带决议,要求将花莲堰塞湖工程纳入「丹娜丝重建特别条例」。立院国民党团总召傅昆萁指出,当时协商农业部称「没有立即溃堤的危险」,这是行政院主管单位、农业部林业署及相关部会也都应该同心共同解决的问题。

  • 新北防汛黑科技!AI「预知」暴雨比气象署快16分钟

    新北防汛黑科技!AI「预知」暴雨比气象署快16分钟

    颱风季来临,夏季又易有短延时强降雨,新北市水利局长宋德仁3日于市政会议,以「一机在手 防汛ALL IN」为题做专题报告。宋指出,为打破传统防汛方式,水利局依照第一线防汛人员的实际需求,开发整合「全时监测、AI判断、即时推播」,即时同步推播29区公所,应变时间比以往至少提前2小时。

  • 雨势升级下到深夜 6县市大雨特报 4地大雷雨狂轰

    雨势升级下到深夜 6县市大雨特报 4地大雷雨狂轰

    受到对流云系发展旺盛影响,中央气象署今天(30日)针对全台6县市发布大雨特报部,预估雨势将一路持续到深夜。此外,中央气象署也针对4县市发布大雷雨警讯,短时间强降雨,让中南部地区过去6小时雨量累计了50毫米以上。

  • 入夜雨神发威!9县市豪大雨特报 高雄升级豪雨「时雨量85毫米」

    入夜雨神发威!9县市豪大雨特报 高雄升级豪雨「时雨量85毫米」

    受到午后对流云系发展旺盛影响,入夜后雨势也持续增强。中央气象署针对台湾本岛9县市发布豪大雨特报,以范围从北部山区一路往南延伸至屏东线,除了南投与屏东全县大雨,其中高雄市更是在晚间19:05升级为豪雨等级,加上大雷雨警讯,过去一小时高雄美浓区时雨量高达85毫米,雨量相当惊人。

  • 傅昆萁提出花莲堰塞湖纳入灾后重建附带决议  广获各党支持护居民

    傅昆萁提出花莲堰塞湖纳入灾后重建附带决议 广获各党支持护居民

    立法院13日朝野协商一致通过「丹娜丝颱风及728豪雨灾后復原重建特别条例草案」,并将行政院原匡列的560亿元经费上限,加码至600亿元,花莲虽非受创地区,但每次颱风豪雨就须预防性撤离的马太鞍堰塞湖,为降低溃坝风险保护下游居民,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傅昆萁提出附带决议,要求将花莲堰塞湖工程纳入「丹娜丝重建特别条例」,顺利获各党支持,预计本周五院会完成三读后可儘快实施。

  • 台中审计处揭露 防汛网5大缺失

    台中审计处揭露 防汛网5大缺失

     杨柳颱风来袭,台中市防汛措施再受关注。根据台中市审计处最新报告指出,市府虽持续投入经费推动防洪建设,但多处淹水热点依然存在「监控死角」,建议市府检讨布设策略与系统功能,以有效降低淹水风险。水利局表示,广设淹水感应器及AI人形辨识技术降低淹水风险。

  • 中横又断了!杨柳环流带雨势酿落石 台8线预计14日早抢通

    中横又断了!杨柳环流带雨势酿落石 台8线预计14日早抢通

    受杨柳颱风环流影响,中横山区雨势强劲,天祥雨量站今午后时雨量曾达40毫米,导致台8线175k+400靳珩隧道西口,发生水瀑挟带落石而阻断交通,原订下午抢通恢復通车,不过山区雨势仍大,预计明(14)日上午10时才能抢通,吁驾驶人不要贸然进入山区公路,以策安全。

  • 直逼莫拉克纪录!7天下了台湾整年雨量 专家:今年西南气流太罕见

    直逼莫拉克纪录!7天下了台湾整年雨量 专家:今年西南气流太罕见

    西南气流狂扫中南部,带来严重水患,台中、云林、嘉义、南投、台南、高雄为重灾区,多地传出淹水情形,水退了又淹无限循环。对此气象专家林得恩也坦言,今年的西南气流持续了一周,确实相当罕见,属于特殊个案,最夸张的是,这一周的雨量,已经超越台湾年均雨量。

  • 20亿建下水道测站 灾情测不准

    20亿建下水道测站 灾情测不准

     近日大雨动辄成灾,市区屡成泽国,据审计部指出,内政部国土署委托县市政府办理「雨水下水道即时水情监测系统建置计画」,虽完成多处雨水下水道水位监测站建置,但部分通报异常案件未获县市政府回报处理情形,且部分位于淹水区域的监测站量测结果与民眾通报淹水灾情存有差异,建议国土署改善。

  • 这波西南气流太扯!气象署官网破天荒史上首次列1数据 高雄最惨

    这波西南气流太扯!气象署官网破天荒史上首次列1数据 高雄最惨

    从上周末起,受到西南气流影响,台湾中南部持续降下豪雨,中央气象署也启动大规模或剧烈豪雨作业,至今仍未解除。气象署更是首次列出8日累积雨量图,以及前200名雨量站数据,其中高雄茂林区多纳林道测站已经记录到2335毫米雨量,相当可怕。

  • 台中雨弹全台最猛 未停班课引民怨 卢秀燕回应了

    台中雨弹全台最猛 未停班课引民怨 卢秀燕回应了

    「灾情那么惨,为何不放假?」台中31日清晨大雨倾盆、灾情频传,台中市政府却未宣布停班停课,引爆咕噜大军涌入市长卢秀燕脸书留言。不过卢秀燕受访时强调:「不能怪中央气象署」,认为这波天气变化剧烈、难以预测,「常常警报一发布,风雨就立刻进来」,也强调,全力救灾。

  • 中南部雨量破千毫米 7县市山区列高风险、397条土石流红色警戒

    中南部雨量破千毫米 7县市山区列高风险、397条土石流红色警戒

    中央灾害应变中心今(31)日下午举行0728豪雨召开第10次工作会报,由副指挥官内政部次长吴堂安主持。据中央气象署资料,自7月28日0时至31日13时,已有多个雨量站观测雨量值突破1000毫米,85小时的累积雨量集中于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与高屏地区。

  • 薇帕颱风豪雨搅局 中横、苏花恢復通行 山区仍有封闭风险

    薇帕颱风豪雨搅局 中横、苏花恢復通行 山区仍有封闭风险

    薇帕颱风外围环流为花东带来豪大雨,台8线中横公路东段、苏花路廊上午都预警性封路,到上午10时风雨稍歇,公路局考量通行需求,决定解除封路,中横恢復原有管制通行,后续仍视天候及路况再决定是否封路。

  • CCTV深入雨水下水道 防汛人员精确掌握地下水情

    CCTV深入雨水下水道 防汛人员精确掌握地下水情

    午后雷阵雨来袭,新北市水利局为争取更多防灾应变时间、精准掌握潜在淹水热点,创新导入科技应用,现已率先在11处易积淹水点的雨水下水道内部加装CCTV即时影像监测设备。这项「透视」技术能清楚观察箱涵水流变化及抽水机排放情形等即时动态影像,让防汛人员更精确掌握地下水情。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