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程、考科、命题、考题之外还有甚么改变?
素养导向的新课纲不仅只是教学层面的变革。从最初规划时就考虑到评量对于新课纲实施的影响力,因此,素养导向的评量是伴随新课纲同步推动的重要环节,111年起的新型学测就会採用素养导向的命题,再搭配现行多元入学制度的调整,两者一起构建111入学新制。对于108年入学的高中生而言,111新制可以视为新课纲实施的首次成果验收。
对于家长而言,因为不熟悉入学制度而感到现行制度复杂难懂,其实要理解现行制度应该先建立一个「考招分离」的概念。换言之,111新制是「考试」和「招生管道」这两个层面的改变。在「考试」层面,因应108新课纲上路,包含考科、命题、试卷型式和考试时程都有所变化。在「招生管道」方面,除了维持原有的多元入学管道,各管道参採项目和比重亦有所调整。
(大学博览会汇整制表。资料来源,各大学官网、招联会及大考中心,若有差异以各资料来源最新发布资料为主。)
新型学测回应核心素养
若将新型学测当作新课纲核心素养的评量机制,这个考试几乎是111入学新制的关键枢纽,因此学测必须大幅调整才能回应新课纲的变革,就像我们不应该拿直尺测量时间,既然新课纲以核心素养为主轴,用学测作为评量时,当然要改用核心素养为尺规。
「核心素养强调学习不宜以学科知识及技能为限,而应关注学习与生活的结合,透过实践力行而彰显学习者的全人发展」(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 总纲)
从课纲中对于核心素养的描述,展现在考题上就是所谓的素养题,这也是考试层面上最关键的变革。大考中心针对素养导向命题重点作出四项总结:「试题素材情境化」、「考察整合运用能力」、「跨领域/跨学科的主题式试题设问」以及「强化评量层次和整合说明能力」。简言之,考试重点在于知识的使用而非记忆,跨领域和情境化的命题可以让考题更趋向于解决真实问题而不是为作答而背诵。考察整合运用能力更是说明学习表现的重要,相较于学习内容,考试更在意考生能否运用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至于整合说明能力则体现在混合题型上,跳脱选择题的局限,引导考生说明解题的思路,让评量的层次更多元。
新型学测考题、答题卷变革
新制学测,具体在试卷上的呈现,除了考题阅读量更大,考生也必须在考场透过考卷学会一个新的知识点,再搭配原本课纲的学习内容共同来解决一个问题。譬如109年试办考试自然科43-45题组,就透过题目说明「光」和「太阳帆」的全新概念,考生还需要搭配课纲中光电效应的公式才能解题,这就是所谓考察整合运用能力。
此外,混合题型也让答题卷不再制式化,新型学测的卷卡合一新式答题卷,让答题卷可以画图、作图表或写短文。然而,非选择题并非填空题,并没有简单的标准答案,有些题目会要求考生说明原因或写出根据,这时候考生的表述方式也许各不相同,在评量时就会设定评分尺规或评分原则,让给分可以维持公平性。
● 大学博览会汇整制表。资料来源,各大学官网、招联会及大考中心,若有差异以各资料来源最新发布资料为主。
新型学测考科、范围、期程不同
大学升学考试从原本的学测和指考,分别改为「新型学测」和「分科测验」,考试范围不再是依据年级区分,新型学测的范围是部定必修,而分科测验的范围则是部定必修与部定加深加广选修。部定必修在社会科和自然科的学分明显较旧制降低,自然科更包含4学分的自然探究与实作,这是一门自然领域跨学科的课程,以往没有出现在考试中,也是最受大家关注的考试内容。
学测考科的部分,因应新课纲数学必修区分为数学A和数学B,所以学测考试也就分为数A和数B两卷,整个学测变成五科(国、英、数、社、自)、六卷(数A、数B两卷)、七节课(国写占国文科50%),并且因为七节课的考试时程太长,所以学测日期调整为三天。在分科测验的部分,则因为国文、英文和数乙不考,所以考科改为七科(数甲、物理、化学、生物、歷史、地理、公民),计分则从百分制改为45级分制。(根据9月最新资讯已调整为60级分)
大学博览会汇整制表。资料来源,各大学官网、招联会及大考中心,若有差异以各资料来源最新发布资料为主。
111新制 升学管道更重视学测
搭配着111考试制度的变革,主要升学管道也各有不同的因应。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分发入学影响最大,旧制将指考与学测视为两个独立考试,学测考差还可以拚指考,但111新制让分发入学可以直接採计最多4科的学测成绩,并且分科测验不再考国、英、数乙,势必使得很多大学科系更加重视学测的级分。也就是说,考生必须在学测和分科测验都维持水准的情况下,才能如愿进入自己的志愿校系。以在校成绩为主的繁星推荐从原本採计四学期的在校排名改为五学期,所以想透过繁星进入大学的考生,成绩的续
航力也更加重要。最后,占招生名额超过50%的申请入学也有重大改变,其一是学习歷程檔案取代备审资料,引导高中生在就学期间透过学习歷程展现学习态度,再者要求学测占总分不得超过50%,保留较大的空间让考生的多元表现得以发挥。
综观而言,111入学新制是以新型学测作为枢纽,涵盖考试和入学管道的整体调整。家长们本来就对现行的入学制度感到困惑,搭配上新型学测的改革,很容易变成雾里看花。如同法律是保护懂法律的人,升学制度也会对懂升学制度的考生较有利,同学们务必要在乱象中找到方向、搞懂制度,才能成为新课纲时代的赢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