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科大文化创意产业系毕展连续几年以连结大台中在地文化为主轴,今年选定东势、石冈、新社三个地区,主题「山屾(发音译深)」。学生发挥创意,把三个靠山地区的人文、歷史、产业,用年轻人的思维重新诠释农特产、失传拳法、河流生态、露营活动,赋予新意开发出各式文创品,同时透过绘本、AR扩增实境创作,让小学生及外界更认识「山屾」区。

文创系副主任吴振廷表示,今年毕展分成文解、眾生、波动、山城四个部分,总共19组,分别讲述产业、当地信仰、大自然生态、土地生活文化,学生从大三起开始选择三个区域中感兴趣特色进行田野调查及策划,用不同观点,赋予新意,发挥创意进行文创商品设计及行销规划,富含教育意义,且每个作品经过业界专业老师指导,呈现出最具人文特色、最完美的作品。

「白冷滺滺」这组以新社区白冷圳当创作主题。学生廖幸谊说,当地的民生用水、农作物栽种仰赖白冷圳,它利使用特殊的「倒虹吸管原理」利用大气压力引进水源,因此,以白冷圳的歷史、921地震后的重建创作绘本,用新社盛产的香菇所绘制虚拟卡通人物,引领孩童更快进入故事中,认识自己家乡,学习珍惜水资源及如何与生态共存。

同样以水域为主题的还有「解溪渡」这组,以串联石冈、东势、新社的大甲溪为创作主题。(图/弘光科大提供)
同样以水域为主题的还有「解溪渡」这组,以串联石冈、东势、新社的大甲溪为创作主题。(图/弘光科大提供)

同样以水域为主题的还有「解溪渡」这组,以串联石冈、东势、新社的大甲溪为创作主题。学生刘莹敏表示,走访东势石角国小,发现校内竟成立了臺湾中北部第一间化石博物馆,非常罕见,因而发想创作出两本大甲溪流域的图鑑式绘本,藉由丰富的色彩与生动的层次感缝制14个布化石,并在蒾多里网路平台上提供手作版型与说明,另外挑选出30款动物制作刺绣相框展示,也缝制6款探索组合包,可用于日常及探索。

「萤光山角」这组则以近年风行的露营为主轴设计文创品。(图/弘光科大提供)
「萤光山角」这组则以近年风行的露营为主轴设计文创品。(图/弘光科大提供)

「萤光山角」这组则以近年风行的露营为主轴设计文创品。学生刘惟善说,东势区露营产业蓬勃,有闻名全台的萤火虫生态景点,结合这两种元素创作。为让产品更贴近「露友」,特别去实地露营观察,发现露营以亲子家庭为多数,因此,设计萤火虫童书、游戏地垫、DIY木架,增进露营时亲子互动,另有驱蚊虫芳香蜡烛、蜂蜡组DIY,运用贴心的周边露营用品设计,带领大家回归自然,减少使用3C。

东势区盛产水果,「柿予」这组与农会合作,选用柿子为创作题材。(图/弘光科大提供)
东势区盛产水果,「柿予」这组与农会合作,选用柿子为创作题材。(图/弘光科大提供)

东势区盛产水果,「柿予」这组与农会合作,选用柿子为创作题材。学生吕咏洁指出,品相不佳的柿子被淘汰很可惜,他们拿来再利用,经过水煮做柿染文创品,运用染线、编织,设计DIY体验箱,放置勾针、废柿子枯枝、印章、束带等,让民眾更深入了解东势的柿子。

除了农特产,学生更把东势区失传的拳法,摇身成文创品。学生刘纭彤说,早期东势有很多武术馆,目前却渐渐失传,透过访问耆老,查到一本「流民拳」书籍,把里面的拳法拍成教学影片、变成桌游、布绑带,让更多人认识地方武术。

东势区樟脑产业一度相当兴盛,现在剩下一两家,「烧脑」这组田野调樟脑产业,设计疗癒又实用的扩香石来滴樟脑精油,为传统产品寻找新用途。

弘光科大把传统技艺文化年轻化、创意化,毕展于4月19日到21日在学校内展出,5月7日、8日则在石冈区和盛里活动中心展出,呈现社区与大学共创的丰硕成果,带动产业创新的经验交流。欢迎民眾前往参观。

#弘光科大 #文创系 #设计 #毕展 #山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