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海洋教育理念,南市教育局办理「海洋诗创作」徵选,以「永续海洋」内涵为创作主题,比赛分为国小中年级组、国小高年级组及国中组,全市报名踊跃,共761件作品参赛,选出42件优秀作品,充分展现南市学生对海洋的关怀与守护,徵选结果公告于教育局网站。

市长黄伟哲表示,臺南市海岸线绵延68公里,北起八掌溪,南至二仁溪,涵盖北门、将军、七股、安南、安平与南区等行政区,各自孕育出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底蕴。期勉所有参赛学生,不管得奖与否,在创作海洋诗的过程中,都能够丰富自己看待海洋的视野,也将更懂得珍惜资源,进而成为拥有守护海洋使命的公民。

教育局长郑新辉局长表示,「海洋诗创作」活动以「永续海洋」为主轴,涵盖十二年国教课纲海洋教育议题「海洋资源与永续」内涵,以及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水下生命」的内涵,反思人与海洋之间的关系。这次送件的题目很多元,有的学生从餐桌上、透明标本、大海中等不同的角度来描写鱼类,表达向往海洋的自由;有的学生以海化石来见证海洋歷史。透过创作,得以强化学生永续海洋知能,提升学生海洋素养。

获得国中组第一名的六甲国中学生何采颖,以红珊瑚别名「火树」为主题,诗的内容藉由描述已存在于臺湾海域多年,却在近年逐渐褪色的红珊瑚,点出工业发展产生的二氧化碳、工业污染与家庭废水问题,以及延伸的全球暖化海洋升温造成珊瑚白化现象,导引出红珊瑚能否永续点缀海洋,需要所有人共同踏上復育的道路,才得以让「火树」继续替海洋写下更艷丽的篇章。

获得国小组第一名东区崇学国小学生黄柏彰以「海豚的悲歌」为主题,藉由自身经歷想替海豚发声,人类把海豚关在圈养的水池中,强迫牠们表演,不但海豚们不开心,也会危害到海洋的生态;更藉此希望大家要减少使用塑胶用品,还给海洋生物乾净的生存环境,希望象徵生态浩劫的「海豚悲歌」有一天能找到休止符,不要再继续播放。

#海洋 #创作 #学生 #海豚 #永续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