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自103年起推动美感教育子计画─跨领域美感教育卓越领航计画,持续致力于深化艺术与非艺术学科的结合。透过发展跨领域课程,让学生能以更灵活、多元的方式学习重要议题。今日正值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这是联合国于2013年所订立的纪念日,用意在提升人类对于森林的认识,了解其对后代子孙的重要性,以促进保护森林环境和永续利用。跨域美感计画也结合环境相关议题的学习,发展环境与美感教育课程。
参与计画的花莲县丰滨国中,为使学生了解环境永续的重要,于「阿美族传统与土地的关系与管理方式」课程,结合视觉艺术、数学、生活科技、自然、语文、社会等不同领域发展课程。上学期课程先在森林中探索人与环境的关系,并学习森林的经营规划策略;下学期学习部落传统建筑知识并制作阿美族「八角风筝」,进一步理解族人文化对环境永续的意义,并珍视原住民族土地与生态智慧。
课程执行初期,教师透过提问「什么是森林?」引导学生从自身视角出发,探讨森林的本质,启发他们的观察与思考。同时,教师介绍了森林结构的科学分层,以及部落传统生活空间与使用习惯,扩展学生对森林的认识。教师亦于课程中融入森林相关的阿美族语教学,使学生从语言中洞察族群的习惯与空间价值观。例如,kilang代表树木,kilakilangan则代表森林,透过语言教学,学生不仅了解环境,还更深入地认识自身文化,建立对森林的认同与归属感。
课程进一步进行开垦实作,让学生亲自走入森林学习整理木材并使用链锯操作,同时探讨空间设计的概念。老师提出「砍树时应该採取何种方法来保护树木?」问题,强调行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要求学生谨慎思考每棵树木间之关系,以避免意外砍伐。透过与森林的互动,学生认识到部落文化和林木建筑的重要性,并从中领悟到人生智慧。户外课程将森林连结生活,亦引入建筑透视图的概念,让学生习得部落传统木桩制作,与绘制透视图学习测量、尺寸标注等建筑基础知识。
跨域课程从在地美学出发,将阿美族八角风筝文化融入数学领域课程,以风筝结构作为尺规作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画、工艺品中的对称关系与几何美学,引出数学美感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联性,进而让学生应用美感于「八角星图腾创作」与风筝布面设计。学生们于课后反馈:将数学应用于美术创作中似乎变得不那么困难,也更容易学习!
教育部表示,花莲丰滨国中透过融合原民文化、环境永续、数学美学的跨领域美感课程,让学生深入探索森林奥秘,唤醒人们与自然的共存关系。环境保育是全球性议题,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永续发展的目标,期盼这些美感学习能够奠定孩子们改变社会力量的基石,共创人与自然的和谐未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