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结合AI人工智慧已成显学,为全力培育跨领域生医人才,臺北医学大学自2019年于医学院下成立全国第一所AI结合医学的「人工智慧医疗硕士在职专班」,今年已迈入第六届,招生年年创新高,迄今已培育40名毕业生投入智慧医疗领域,今年更规画于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博士班,新增AI教学组别,提供学生修读人工智慧在医学上的应用(AI in Medicine)最好的选择。
北医大在AI领域布局已久,从最早1998年设立全国第一间医学资讯研究所,迄今提供人工智慧课程逾25年,2016年于管理学院增设「大数据科技与管理研究所」,2017年开办跨领域学院「大数据微学程」,并于2019年首创「人工智慧医疗硕士在职专班」,今年也加速数位转型,陆续完成三家附属医院「医疗资讯3.0」系统的升级,完成AI医疗的最重要基石,全力迈向智慧医院(Smart Hospital)。
因应生成式AI发展趋势,愈来愈多大学开设AI医疗相关在职专班,北医大医学院人工智慧医疗硕士在职专班成立五年,目前修读学生有41名,今年共有36人报考,最终录取21人,其中有11人是临床医师,另外10人为呼吸治疗师、放射师及药师等医事人员,其中也有完全来自跨领域产业界的工程师。
人工智慧医疗硕士在职专班主任彭徐钧表示,有别于其他大学所开设的AI在职专班多偏向以理工为主导,北医最大优势是有完整医疗体系,提供丰富的临床资源与师资阵容,以解决医疗现场的临床痛点为核心,3/1的老师是临床医师、3/1为理工背景、3/1来自产业界,加上3家附属医院庞大的临床医疗体系,得天独厚的条件,提供学生充分的临床资源及落地场域,师资相当齐全。
面对人工智慧蓬勃发展、破坏性科技等挑战,彭徐钧指出,在课程规划上的亮点,除了原本着重的AI领域基本技能,如「基础、进阶程式语言」、「机器学习」及「人工智慧医疗应用」等必修,也会规画课程结合目前最夯的生成式AI,与国网中心合作交流,与广达、华硕及纬创等产业链结,邀请专家来演讲、授课,实际演练掌握最新AI发展趋势,让学生可以真正进入场域,把研究产学化。
彭徐钧举例,他指导的学生之一,来自林口长庚的新陈代谢科医师,透过甲状腺超音波影像结合AI深度学习技术,研发出可自动侦测甲状腺肿瘤,进而判读肿瘤良恶性的非侵入性检查方式,已获证发明专利,准确度高达75%至95%。另一名专班校友程春燕,以快筛搭配AI基因判读,提升肺癌早期检测为题参赛获奖。
歷届学生不仅卧虎藏龙,积极参与国内外各项学术发表与创新发明竞赛,也与指导教授持续合作,为解决临床痛点造福病患,从原本师生关系升华为志同道合的创业合作伙伴;为强化产业链结,北医大双和校区规划Biodesign Center、生医加速器、创新育成中心及产业共同研发中心,并提供产业进驻空间,打造大学、医中、产业「三位一体」的生医园区,激盪出更多AI新世代的医疗火花,为国内培育更优秀的人工智慧医疗产业人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