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青年发展署办理学习性青聚点计画,透过长期深耕在地的资深团队以田野调查、导览体验、风土走读等多元形式,发展出与地方特色相呼应的在地课程,协助15-35岁青年成为Dreamer,找到自己有感的场域和主题,并促进更多热爱土地的青年选择留乡、返乡和移居锺情的落脚地。
今年即有五组学习性青聚点的在地课程以臺湾水文和溪流环境为主题,将带领青年从河川、溪流、湿地、大海等不同水域,切入探索善用水资源的永续经营模式!南投的「谷笠合作社」邀请青年走访孕育出手抄纸、绍兴酒、茭白笋和矿泉水等多种知名埔里产业的眉溪,了解生态文史和治理困境,思索如何用环境资源,创造有趣且可持续的风土体验;花莲富里的「天赐粮源」安排探访流经阿美族部落和客家聚落的鱉溪,引导青年了解上游的吉拉米代部落如何维护百年水圳,落实有机、环境友善农业,并能品嚐由鱉溪灌溉的「鱉溪米」所制成的美味饭糰。
另外,位于宜兰的「一米地」和「海波浪」团队,让青年藉由溯溪感受身体与河流的连结,透过观察溪流中的生物建立与自然的联繫,并在环境友善的野炊中,探讨如何在人、城市与溪流三方间创造共好关系。臺东池上富兴湿地的「观鱼工作室」安排青年从实际走访湿地的过程中认识湿地独特的生态系,学习辨识臺湾原生种与外来种,同时了解移除外来种对栖地保育的重要性,并将这些外来种转化为植物染的顏料和木雕作品,以创意翻转出全新价值。
青年署期盼透过在地知识与体验结合,让青年认识溪流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共同探讨如何将水域治理的困境转化为实际的关怀和行动,设计出永续的亲溪形式,留存珍贵的水文环境。学习性青聚点计画除了亲水、水土环境保育外,还有各式多元的在地课程,欢迎到青年社区参与行动网站(https://changemaker.yda.gov.tw/Lesson)报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