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科技大学HOHIYOUNG歌舞社荣获2024「活力.E起舞动」第22届全国原住民族青少年及儿童母语歌谣暨歌舞剧竞赛季军,其中,资讯科技与管理系一年级学生潘亮志(太鲁阁族)拿下最佳勇士奖!剧情描述阿美族马太鞍部落的婚丧、祭典、渔猎等重大活动,带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歷史」、「神话」和「祭仪」四大主题。

资讯科技与管理系一年级学生潘亮志(太鲁阁族)拿下最佳勇士奖!(照片/慈济科大提供)
资讯科技与管理系一年级学生潘亮志(太鲁阁族)拿下最佳勇士奖!(照片/慈济科大提供)

HOHIYOUNG歌舞社这次是由21人呈现歌舞剧,剧名为Mipalowad to serangawan no Pangcah Pipalofas,翻译成阿美族语就是「承担‧传承」,再以awid来贯穿主轴。awid正是阿美族男女的年龄阶层制度,从十四、十五岁的青少年开始,接受严格体能与传统技艺训练。再依照长幼和生理发展分级,一起生活、工作与学习,推动部落事务。

学生见识到阿美族阶层文化的细节,在在都蕴含敬老尊贤、传承使命。(照片/慈济科大提供)
学生见识到阿美族阶层文化的细节,在在都蕴含敬老尊贤、传承使命。(照片/慈济科大提供)

尤其,awid有严格的分工制度,不论男女都必须服从更高阶层的指导(平均每二到五岁为一阶层)。即使是获得表扬或犯错惩罚,同阶层都得一起承受,既有助于阿美族的部落文化传承,也让青少年尊重部落规范,更让成年人承担起教育子弟、延续族群使命的责任。

阿美族的部落文化传承,让青少年获得同侪支持,更让成年人承担起教育子弟、延续族群使命的责任。(照片/慈济科大提供)
阿美族的部落文化传承,让青少年获得同侪支持,更让成年人承担起教育子弟、延续族群使命的责任。(照片/慈济科大提供)

所以即便平均年纪才20岁出头的学生,就得装嫩演出16岁的青少年,甚至扮老诠释60岁的耆老。护理科一年级学生黄绍谦(布农族)表示,得揣摩耆老讲话的声线、放慢语速,还得克服心魔。尤其是全阿美族语发音的演出是高难度挑战,只能先预录台词,反覆聆听,花了半个月才背完。

剧情涵盖「文化」、「歷史」、「神话」和「祭仪」四大主题,透过婚丧、祭典、渔猎等,带出各阶层部落日常。(照片/慈济科大提供)
剧情涵盖「文化」、「歷史」、「神话」和「祭仪」四大主题,透过婚丧、祭典、渔猎等,带出各阶层部落日常。(照片/慈济科大提供)

护理科二年级学生王芷萍(阿美族)表示,平常很少说族语,所以不太能掌握台词意涵,更少了剧情想铺陈的情感流露。透过实际接触和体验部落生活后,再听耆老当面诉说歷史,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获得最佳勇士奖的资讯科技与管理系一年级学生潘亮志也表示,透过歌舞剧,终于见识到阿美族阶层文化的细节,处处都蕴含敬老尊贤、传承使命,更明白歌舞剧背后想呈现的文化底蕴。

其实,早在HOHIYOUNG歌舞社远征台北比赛前夕,社团指导老师陈菱筑特地请68岁的妈妈来观看演出,以部落长辈的角度来审视并微调,让学生能更进入情境。没想到妈妈不但感动落泪,还忍不住拿起手机录影,打算转传分享,当下被女儿制止,千万别先「剧透」!

实际接触及体验部落生活,听耆老说部落的文化,还学到很多新的部落传统歌曲。(照片/慈济科大提供)
实际接触及体验部落生活,听耆老说部落的文化,还学到很多新的部落传统歌曲。(照片/慈济科大提供)

陈菱筑表示,为了能让歌舞剧把部落原有的知识传统与内涵,重新整理并转化传承,所以特地在演出前夕安排多次田野调查。学生跟着阿美族族人一起砍柴、生火、採集野菜等,亲身体验部落的日常生活,从中培养学生的认同感,更尊重不同族群的传统多样性。

#阿美族 #歌舞剧 #阶层 #部落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