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地理位置不临海,以推动不临海的海洋教育为特色,并善用邻近县市场域资源合作,提升北市学生对于海洋的认识。北市教育局于今(113)年5月8日与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签署MOU,更合作办理海洋公民科学教育计画,其中包含「鲎知鲎学计画」,由北市40所国中小担任鲎鱼养殖保母,共同协助復育活化石,10月陆续传来好消息,各校鲎卵陆续孵化,学校变身海洋保育基地。

鲎知鲎学计画于113年8月27日正式启动,参与的40所国中小由负责执行计画教师至海科馆参与鲎鱼养殖说明研习并领取鲎卵及养殖箱等器材,当天由海科馆鲎鱼专家教导鲎鱼养殖知识及实际示范器材操作,结束后各校教师将鲎卵带回学校养殖孵化復育,让学生观察学习及进行相关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将海水分4缸,分别控制海水的盐度、温度来进行孵化实验,当海水的氨氮值过高时需要更换海水,必须精准地用珊瑚海盐来调配海水的比重,每天也要随着室内外温度不同,调整控制水缸内温度,盐度与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鲎鱼卵孵化。

孵化之鲎。(照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提供)
孵化之鲎。(照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提供)

在40所鲎鱼养殖保母学校师生的细心照顾观察,各校当初领回的100多颗鲎卵,10月初陆续传来有「小鲎鲎」破壳而出的好消息。看着小鲎鲎在养殖箱中快乐的游来游去,师生们都非常兴奋。大同国小与金华国小两校学生观察到鲎卵孵化出连体鲎,感到非常惊奇,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雨农国小学生表示,看到鲎快孵化的卵会跳来跳去,好像在水里跳水中芭蕾一样,觉得鲎带自己给很多知识,观察鲎也很有成就感,能近距离看到鲎,真是充实有趣。康寧国小魏老师表示,臺湾虽然是海岛国家,但在靠山的内湖很难深入推展海洋教育。有幸这学期有机会养殖难得一见的鲎,许多学生深感幸运,能实际接触到以前只能在影片中看到的鲎,也透过养殖过程,深刻时间课程概念,例如盐水的调配比例换算、卵生动物卵多但孵化少、不是每种动物都有硬的蛋壳及水污染造成的伤害等,让学生与鲎一起学习成长,让课程能深入扩展,真的好处多多。

鲎知鲎学计画已迈入第二阶段,40所鲎鱼养殖保母学校将持续观察与照顾已孵化的一龄小鲎鱼,让这些鲎鱼正常长大,期许有一天可以将牠们放回大海,让牠们回到真正的家。北市教育局及北市户外教育及海洋教育中心亦将持续与海科馆合作海洋公民科学教育计画,增进学生对于亲海、爱海与知海之海洋教育素养。

#养殖 #孵化 #海科馆 #鲎知鲎学计画 #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