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指导国立臺北艺术大学主办的「前瞻显示科技场域应用创新专题实作竞赛」于11月3日在臺北艺术大学科技艺术馆举行颁奖典礼。本次竞赛吸引了27校超过百支队伍, 328位学生和67位指导老师参与。

教育部资科司邱仁杰副司长(左1)偕同贵宾一起聆听金奖《地下码头》作品展示说明。(照片/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资科司邱仁杰副司长(左1)偕同贵宾一起聆听金奖《地下码头》作品展示说明。(照片/教育部提供)

本竞赛为促进多元场域的实际落地应用,与「臺大实验剧场」、「师大美术馆光影走廊」、「成大智慧运动馆」、「北艺大科技艺术馆」、「南艺大汉宝德纪念馆」及「科教馆小黑盒剧场」等六大场域强势联手,透过一系列工作坊、技术支援和场域设备资源辅导,让参赛者能将他们的创意火花在实地操作中充分发挥,透过场域实作展现跨域与技术合作交流创新落地!

资科司邱仁杰副司长(前排左4)、张宝俪科长(前排左3)、评选委员代表杨忠衡执行长(前排左1)及参赛队伍、观眾于臺北艺术大学举办颁奖典礼合照。(照片/教育部提供)
资科司邱仁杰副司长(前排左4)、张宝俪科长(前排左3)、评选委员代表杨忠衡执行长(前排左1)及参赛队伍、观眾于臺北艺术大学举办颁奖典礼合照。(照片/教育部提供)

经过激烈的初选与复选,最终脱颖而出的入围决选团队,在歷经六大场域3个月场域实作辅导下,充分运用场域的前瞻显示设备外,并适当导入沉浸式相关技术,成功运用前瞻显示科技,实现创新应用。例如:学生作品《地下码头》透过VR与沉浸式投影强化观眾与马祖歷史的连结;《敦煌飞天》结合沉浸式投影与MR技术,利用AI导览员引导观眾了解敦煌石窟蕴藏的文化;《声纳之境:实验合成汪洋》透过光雕技术呈现身处汪洋之中的影音体验,这些作品结合前瞻显示技术与创意,呈现出精致而深刻的视觉体验。

本竞赛最终由臺南艺术大学与臺南应用科技大学学生合作的作品《这一切都与我无关》勇夺铂金奖(首奖)。该作品以当代资讯过载与虚拟现实交错的背景为基础,探讨人类与孤独的复杂关系。透过舞蹈、声音、影像及沉浸式影音整合的多媒体演出,作品在「科教馆小黑盒剧场」呈现出一个纷乱且梦幻的场景,让观眾沉浸于孤独与自我对话的深层思考。

首奖铂金奖《这一切都与我无关》作品展示。(照片/教育部提供)
首奖铂金奖《这一切都与我无关》作品展示。(照片/教育部提供)

此外,两座金奖作品分别由国立虎尾科技大学的《智慧排程互动桌球训练系统》及国立臺北科技大学的《地下码头》获得,并于「成大智慧运动馆」及「师大美术馆光影走廊」场域进行展示。《智慧排程互动桌球训练系统》结合动态光影技术和落点感测装置,藉由光雕投影能模拟对手的出球路径和预定落点,使训练者能清晰地观察击球位置和落点偏差。系统强调视觉化的即时回馈,以提升选手对准确性的敏感度,进而增强训练成效。而《地下码头》则以跨域科技艺术手法,重构民国60年代马祖战地政务时期的工程意外,以父子间遗愿的故事主轴,讲述两人释怀内心的奇幻超然旅程,透过观眾集体重塑战后记忆,藉此升华这段长达 36 年的战火岁月。

观眾使用VR头戴显示器体验优选暨最佳人气奖《while(true)__迴路花园》作品展示。(照片/教育部提供)
观眾使用VR头戴显示器体验优选暨最佳人气奖《while(true)__迴路花园》作品展示。(照片/教育部提供)

此次竞赛是教育部前瞻显示科技与跨领域人才培育计画中的重要环节,该计画团队经过4年的努力,透过此次创意实作竞赛活动结合计画所推动3个校园示范场域以及4个教学联盟共同合作。在本竞赛活动中,透过教学联盟培育学生技术并跨域实作能力,携手校园示范场域提供跨领域师生以新兴显示科技结合艺术创新展演创作,打造出科技与创意并重的多元人才培育典范。

#VR #北艺大 #竞赛 #剧场 #创意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