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臺湾科技大学建筑系在国际设计舞台上屡创佳绩,学生林家纬、刘子谦以及施善译分别在德国iF学生设计奖及西班牙国际设计竞赛ISARCH AWARD中获得殊荣,展现出臺科大建筑系丰沛的教育资源与学生专业实力。
硕士生林家纬作品《重生胶囊(Rebirth SeedPod)》设计灵感来自「种子」,融入折纸工法与模组化设计,专注于灾后快速部署的需求,可根据需求组合成庇护所、医疗设施或公共空间,结合自然通风、太阳能板供电与雨水收集系统,创造出一个功能性与美学兼具的庇护所,这项结合永续能源与文化符号的作品也让他斩获2024德国iF学生设计奖。
荣获西班牙国际设计竞赛ISARCH AWARD Bronze奖项的刘子谦则将废弃纺织品转化为建筑外立面材料,探讨废弃物回收与建筑设计的互动关系。他的作品《编织机摩天楼(Textile Machine Skyscraper)》整合纺织废料回收系统,打造一座融合现代人类生活与自然和谐的空间装置,鼓励民眾重新审视时尚文化、消费模式与环境责任的关系。
同样参加ISARCH AWARD获得Winner奖项的大三学生施善译有感于疫情后的口罩废材问题,通过回收废弃口罩制作城市空气净化装置《大都会净化膜系统(Metropolis Cleanse Membrane)》,以环保解决方案应对都市的空气污染问题。他应用气压膨胀伸缩原理将口罩废材回收再制成新的型态,他认为,建筑设计的未来趋势是「永续性」,也期待自己能为世界议题提出宏观解方,进而成为有影响力的建筑人。
三位学生跃身于国际舞台,离不开建筑系在专业培育、创新设计与国际化视野的卓越能力。指导教授陈彦廷凭藉丰富的国际竞赛经验,帮助学生聚焦设计理念,并在议题选择与技术呈现上提供关键建议。林家纬说:「老师强调将全球性议题融入设计,并重视作品叙事性与完整性。」
随着科技发展,臺科大已经将AI纳入课程,让学生应用科技工具进行创新解方发想与实践。林家纬说,「多元化的课程让我在技术与设计理念上都能全方位发展,特别是近期兴起的AI设计软体,学校也有相关课程,帮助我们跟上最新的技术趋势。」刘子谦则指出,学校开设的Rhino、Revit电脑软体课程使他的建模能力大幅提升,也对建筑的桁架系统、梁柱配置等有更深入的认识,增强他建筑设计能力。
透过结合理论与实务、融入国际视野与永续理念,臺科大建筑系在专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创新教学上,为学生提供宽阔的成长平台,让他们在建筑设计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未来建筑系将持续深化教育内涵,推动更多元化的跨领域合作,培育更多具有独立思考、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筑设计人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