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跨领域美感教育卓越领航计画」自103年启动至今,一直致力于透过美感教育促进社会议题的讨论与实践,让学生理解性别平权的价值。三月八日妇女节,是一个源于女性为自己争取权益的日子,为改善这些不平等的现象,性别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藉由发展相关课程,能让学生在创作中探索与思考性别议题。
花莲县立国风国中的「性别平等・友善校园」课程便结合艺术与综合领域,让学生学习思考性别议题。在上学期,学生学习视觉传达与标志设计,并创作属于自己的性别平等标章。老师同时透过电影《关键少数》《女权之声》等,让学生认识性别平等是经过长期抗争与努力争取来的,引导学生反思性别刻板印象,学习尊重与包容。下学期则藉由学习水墨艺术,尝试描绘花莲县花——莲花,进而从中理解符号与文化的关联。此外,在表演艺术课程中,老师介绍臺湾戏曲种类与各式行当,并探讨戏曲中「女生男旦」的现象,让学生体验不同性别角色的表演方式,从而认识性别表现的多元性。
这门课程还与辅导老师合作,设计「告白信与分手信」书写活动,帮助学生适切表达情感,促进人际互动,以预防因性别刻板印象而导致的不健康关系。透过艺术与辅导的结合,学生能更深入理解个体间的不同以及如何适当地表达自我,在现实生活中更能实践平等与尊重。
臺中市立臺中一中美术班的「温柔的刚强/尖锐的柔软—在艺术中看见性别的多元理解与诠释」课程,则让学生在以男性为主的校园环境中,透过艺术创作探讨性别议题。课程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性别角色是如何被定义的?我们是否应该遵循社会既定的性别规范?」藉由学习东方艺术媒材中的性别表现,认识日本当代艺术家会田诚与木村了子二位的作品,教师也鼓励学生透过自身观察,创作能引发观者反思的作品。学校特别邀请百果艺术工作室的创办人蔡秉修先生进行讲座,说明装裱与修復技术,并探讨日治时期臺湾美术发展对水墨艺术的影响,让学生理解性别议题与美学交织而成的歷史文化。
这些课程展现了跨领域美感教育如何成为性别教育的重要媒介。透过标志设计、戏剧表演及水墨创作,让学生在艺术中反思性别刻板印象,理解平权的重要性。
教育部表示,未来期待更多学校能透过艺术与美感教育的融入,深化性别平等意识,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多元开放的环境中,成长为懂得尊重与包容的大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