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尾牙!每年的农历12月16日,就是尾牙,原本是写作「尾迓」,而「迓」有迎接神明来接受供奉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中秋吃月饼、端午啖粽子、清明食润饼,却少有人知道尾牙这一天要吃刈包!尾牙跟刈包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依照民间习俗,一般家庭每逢初一、十五,一般商家初二、十六,以及在市场做生意的初三、十七,都是定期拜土地公的日子。所以这几个日子,也就是大家「作迓」的日子,每年的第一个「迓」,是在二月初,也就是「头迓」,12月中则是最后一个「迓」,所以叫作「尾迓」,或者「尾牙」。
每年这个时候,各家老板都会准备牲礼、金纸祭祀土地公,以祈福招财,并设晚宴,宴请员工,感谢员工这一年来的辛劳。而在这一天的晚上有吃刈包的习俗,因其外型长得像钱包,里面夹一大块滷肉、酸菜、花生粉、还有香菜,因形状像一个饱满的钱包,取其财富满足的喻意。所以尾牙吃刈包,象徵来年发大财。钱包满满用不完。
此外,刈包形相上,象徵老虎的嘴型,从外形上看,就好像老虎咬着一块猪肉,俗称「虎咬猪」,在尾牙时吃刈包象徵着将一整年不好的厄运,全部把它吃掉,迎接来年事事顺利。还有一说是,「虎咬猪」与闽南语音「福咬住」相近,内夹的酸菜被客家人视为福菜,所以有「留住福气」的意思。其实,尾牙吃刈包,对生意人还有另一层意义。商家们由于生意上的应对,常会说些善意的谎言,吃刈包代表着,商家们象徵性的,把这年来的谎言包起来吃掉的意思。
除了刈包,这一天大家还会吃润饼,因其形状就像用纸张把铜钱包成圆筒形一般,表示「富润家庭」;而刈包的样子则像是一个装满钱的钱包, 象徵「财富饱满」。因此不管是吃润饼还是吃刈包,都是希望来年可以发大财。
俗语说「吃头牙燃嘴鬚,吃尾牙面忧忧」,以前的的老板想要解雇不适用的员工,便在筵席中以鸡头对准他,暗示他过完年后不用再来上班了,不过这种风俗现已不復见。而吃头牙(春酒),表示你这一年的工作有保住,才有机会能来吃头牙。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